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江湖舊夢

第1章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1)

字體:16+-

遊民是一切脫離了當時社會秩序的人們,其重要的特點就在於『遊』。遊民生活的空間在江湖。江湖是幹什麽的呢?它是遊民覓食求生的場所,遊民脫離了宗法網絡,一無所有,他們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而奔走奮鬥。遊民既是社會問題,又是文化問題。

遊民觀察者

此篇發表於《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0月)。采訪者是該刊記者彭淑女士,采訪時間是2011年9月。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靈魂裏,鬥爭著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土匪。”1999年,王學泰在他的代表作《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引用了聞一多先生(原話來自於英國學者韋爾斯的《人類的命運》,聞一多在《關於儒·道·土匪》中引述過來)的這句話。

學界曾有人將王學泰研究的“遊民文化”,與餘英時的“士文化”、吳思的“潛規則”,並稱為“中國當代人文學科的三大發現”。

在多次采訪中,王學泰一再闡述他所定義的遊民:“凡是脫離當時社會秩序的約束與庇護,遊**於城鎮之間,沒有穩定的謀生手段,迫於生計,以出賣體力或腦力為主,也有以不正當手段取得生活資料的人們,都可視為‘遊民’。有沒有文化並非是決定性因素。”

“遊民處於社會最底層,他們意識到,隻有在劇烈的社會衝突中才會改變現有一切。他們不理會秩序,歡迎衝突,甚至歡迎劇烈的社會衝突和社會動亂。”

“當然,這裏聞先生指的‘土匪’和‘土匪意識’,也就是我所說的‘遊民意識’。”在文中,他進而表述。

目光犀利的受難者

“這是一個在舊詩詞、舊小說熏染下成長起來的人物……他追慕的人格是:看破紅塵、遺世獨立、清高飄逸、不騖名利、**不羈、冷嘲熱諷的亡臣隱士。他向往的生活是:一屋線裝書、一壺清茶……他最終決定去追求豐富的學識。這樣,他就有了傲世人不學無術的資本,生活就有了內容和樂趣。任何新事物的缺點、失敗他都欣喜,它都用來證明自己是時代目光犀利的受難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