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蔡元培論人生·修養

第32章 博 學 (1)

字體:16+-

修 學

身強體壯、相貌魁梧的就算賢能嗎?未必。住所高大、衣著華麗的就一定漂亮嗎?也不一定。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無所作為,雖然外表可以修飾,但是,惡劣齷齪的內在品質又怎麽能掩蓋呢?

知識和道德的關係很密切。道德的名號很崇高,但是也不外乎於抑惡揚善。如果不辨別善惡,又怎麽知道哪些惡行不能做、哪些善行可以做?知道善行應該做而去做,知道惡行不能做而不去做,這才是真正的道德。世界上那些不忠不孝、沒有禮義、放縱欲望甚至因此無法保全生命的人,不一定都是大奸大惡之徒,很多是因為知識不足而造成的。

對於一般的道德,隻要具備一般知識的人就能做到。但高尚的道德,那些不具有高尚知識的人就做不到了。因此,從古至今,那些實行道德並被後代視作榜樣的人,都是卓越不凡的人,比如孔子就是這樣的人。

知識是人情事理的根本。雖然人情事理種類複雜,但是每一樣都要依賴知識。近代文明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無論什麽樣的事業都離不開知識。人,無論貧富貴賤都需要學習。而且,知識能提高我們的人格素質,讓我們的知識更為淵博,這樣我們的行為自然變得儒雅讓人敬慕了。如果明白了是非的道理,表現在行動中自然不會有所疑難,這也是“誠於中,形於外”的體現。知識不足的人雖然能看到日月,卻無法看到真理和正義的光輝;他們對物質有感觸,卻缺乏精神世界的融洽飽滿,總有近憂,但缺乏遠慮。見識如此狹隘,言行怎麽能不淺薄呢?

要想知識進步,必須經過求學。鑽研學問,一定要博大精深兼有。自從人類文明產生,國家的富強貧弱一直和國民的知識深淺成正比。那些歐洲國家之所以能夠侵略擴張,雄霸一時,也是因為國內那些知識淵博的專家利用科學知識推動經濟發展、興建產業,經過不懈的奮鬥和努力,才有了這樣令人羨慕的成果。因此,文明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是武力的競爭,而是智力的競爭。如今海外各國交往頻繁,智力的競爭日趨激烈,作為一個國民,又怎能不努力追求知識,讓自己成為對國家有更大貢獻的有用之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