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四年(1114年)新秋,趙明誠題“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雲:“清麗其詞,端正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於歸來堂。”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趙明誠大體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除自作序言外,還特請當時著名學者劉跂題寫《後序》。史稱,趙明誠撰《金石錄》,李清照“亦筆削其間”(張端義《貴耳集》卷上)。
4. 從守萊淄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春、夏兩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趙明誠遊仰天山水簾洞並題名於此,不久即知萊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李清照由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宿於驛館,作《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表達對青州姊妹的惜別之情。八月十日,李清照到達萊州,又作《感懷》詩一首。詩前有小序雲:“宣和辛醜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雲。”在萊州期間,李清照繼續幫助趙明誠輯集整理《金石錄》,且“裝卷初就,芸簽縹帶,束十卷為一帙。每日晚更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金石錄後序》)。
宣和七年 (1125年) ,趙明誠改守淄州。趙明誠曾得唐白居易所書《棱嚴經》與李清照共賞。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仍隨趙明誠居淄州。趙明誠因平定地方逃兵擾亂有功,封為淄州知州。
5. 漂泊江南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今南京市),南下奔喪。八月起,趙明誠知江寧府,兼江東經製副使。北方局勢愈演愈烈,李清照著手整理遴選收藏準備南下:“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錄後序》)十二月,青州兵變,殺郡守曾孝序,青州剩餘書冊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