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左手論語,右手算盤

第4章 仁義與富貴

字體:16+-

真正的生財之道

究竟什麽是實業呢?實業即一切以贏利為目的的買賣商業、生產工業。如果工商活動不能增加利潤,工商業就毫無意義,也不可能產生任何公益。雖然是圖利,但如果是隻圖一己私利,不管社會公益,我們的社會將變成什麽樣呢?假如事情真的到了這種地步,其結果必然變成像孟子所說的“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等情況了。所以,真正的謀利,需要以仁義道德為基礎,否則,即使能謀利,也不會長久。這是我的信念。

中國的道學,特別是一千年前宋朝的學者,他們的主張一如今日日本社會所走的路線,他們倡導仁義道德,緊接下去應該推行使社會前進、百姓富裕的政策,但這一道理卻完全被宋朝學者丟棄了。利益和仁義道德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宋朝學者顧此失彼,他們隻知偏重仁義道德的空泛理論,不顧利、欲的正麵效用,鼓勵寡欲導致了民窮國弱,大好中原拱手讓出,這是宋朝末年的悲慘教訓。

由此可知,空洞的仁義道德如果沒有利益相輔,也會損傷國家的元氣,削弱社會的生產力,最終導致國家滅亡。所以,仁義道德本來是很好的,可如果倡導不當就會導致國家滅亡。那麽是不是說我們就要采取利益主義,隻要對自己有利,就可以隨心所欲,不管他人的死活呢?日本的鄰國中國有一部分人,在元朝時代是這樣做的:不管別人怎麽樣,自己好就可以了;不管國家怎麽樣,自己沒事就好了,至於政府如何喪權辱國才不在乎呢。

在追求個人的利益時,社會的前途、國家的命運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宋朝偏重空洞的仁義道德而亡國,現在的利己主義又危及到社會和國家。這種情況不獨發生在中國,其他國家也都一樣。謀取利益與仁義道德二者相輔相成,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個人才能有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