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的父親哈利勒是一個粗獷、本分的山民,負責統計整個山村的牲畜。他為人不錯,對工作也恪盡職責,但因為無法逃避生活帶來的重壓,為排解心中的鬱悶他經常喝醉酒,養成了嗜酒的惡習,既不會“創業”,又不懂“守業”,以致於一家的生活日益艱難窘迫。
在紀伯倫的印象中,父親常常是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喝醉酒的父親脾氣變得格外暴躁,有時甚至粗暴地打罵他們,對待母親有時也十分粗暴。
紀伯倫一生記憶最早的一件事就是2歲半時因追球玩而落水,後被人救了上來,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沒有安撫這個受驚的孩子,而是非常嚴厲的斥責和打罵紀伯倫,這些都給有著向往和平、寧靜、美與愛天性的紀伯倫心中,留下了一道深長而難以愈合的創傷,使得紀伯倫與父親的關係也非常緊張。
相反,紀伯倫對母親的愛日益加深了,母親溫柔、善良,為一家的生計而苦苦奮鬥,具有其他女性沒有的堅韌精神,這為紀伯倫所深深地敬佩與崇拜,母親是紀伯倫心目中愛與美的化身,而她對家人的愛,也正是紀伯倫所最需要的。
因此,母親的愛成了紀伯倫心靈和感情的支柱。這也成為他以後的創作源泉,歌頌母愛,認為詩人的職責就是“唱出母親心裏的歌”。
1888年,紀伯倫5歲,入馬龍教派的一所小學讀書,學習敘利亞文和阿拉伯文。那時紀伯倫性格就很內向,不願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而喜歡一個人寧靜的獨處。
這種孤僻的性格使他在學校裏沒有夥伴,那時紀伯倫就是孤獨的,其他孩子也經常嘲笑他的貧窮和寒酸,這給紀伯倫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創傷。
據紀伯倫回憶,有一次,他滿臉血跡放學回家,父親哈利勒正在喝酒,見紀伯倫這樣子回來,便衝他大罵:“你這個蠢貨,在外麵幹什麽丟人的事?”紀伯倫看著醉醺醺地父親,沒有說話,一頭紮進屋裏沒有出來,母親跟了進去,紀伯倫和母親是很親近的,因為母親溫柔的話語總能撫平他內心的很多創傷,外麵傳來父親陣陣責罵聲,不知是發脾氣還是在耍酒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