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山水舊城諳(指尖上的中國)

第24章 青 島(1)

字體:16+-

能不憶青島

文 / 黃宗江

能不憶青島?在我垂暮之年下想起我童年的搖籃……這樣說不準確,是在我進入老年之際,又想起撫育了我少年情懷的山川、人物、文化的大海與島嶼。

我是在1932年夏,自己未滿11歲時,隻因父親,電話局工程師,自北京調動工作至青島,我也就跟著全家來了,考入了中學,青島市立中學。直到兩年後的秋天,父親病故青島,孩子們才隨寡母北返京津。這兩年多初中學生生活,是我重要的成長階段。約五年前曾為《青島日報》作一文,題為《懷青島憶“荒島”》。這“荒島”尤指離我家不遠東方菜市把角一間門麵的荒島書店,一家左翼書店,可說是共產黨人開的書店。我在這裏得識長者肖軍,時為青年肖軍。六十年後,1993櫻花時節,應《青島晚報》召,參加青潮筆會,為昔日文化名人舊居懸牌留念。是聞一多、王統照、老舍、沈從文、洪深、梁實秋,並肖軍、肖虹和舒群舊居計七處。前來參加此一盛舉的當代文化人,依齒序排列:馮英子、吳祖光、方成、束紉秋、(不才忝列其中間)公劉、薑德明、舒展、邵燕祥、肖複興、趙麗宏、舒婷。海濤聲中,前可見古人,後可見來者,能不念天地之悠悠……

為其舊居懸牌的先賢中有的我有緣邂逅,有的則無緣得識。雖從未見過聞一多,他卻總是那樣栩栩如生,怒發叢生地出現在我和許多當代中國人麵前,像是“死水”中的“紅燭”輝映著他燃燒也似的雙目。沈從文已再無緣拜謁,隻得見其娟娟書體,如邊城湘女,古宋珍瓷。老舍則是有緣拜識,無緣聽禪。像我這種北京城生長的後輩在文字上多是私淑吾師的。我初見他本人卻不在北京,也不在重慶,而是在赴朝鮮歸來馳過鴨綠江的火車上。我和祖光同一車廂,先生穿過人叢招呼我們,他稱後輩也是您您的。洪深則是我從事的話劇的一代宗師。我還在美國同美國演員合演過他寫的自敘短劇《跨過大西洋的對話——奧尼爾與洪深》,我演洪深。我接觸較多的是肖軍,並經曆了幾個年代。我在《懷青島憶“荒島”》文中說到我是在荒島書店得識肖軍的,他正擔任《青島晨報》的副刊編輯,邀我和同學少年李普編了個少年文藝的半版周刊,題作《黃金時代》。因無人投稿,乃成為我和李普二人的同人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