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到了另一個女人的影子。那是鵓鵓似的怪物,身體癡肥如麵包,滿是雀斑的麵上,總塗滿了林逢春香粉,再抹上濃豔如丹的胭脂。頭髻直墜到後肩,雙鬢微墮,圓圓地蓋住了雙耳。太陽穴上經年貼一對頭痛膏藥,表明她是一顆多愁善病的種子。年紀大概三十多了,但也許竟是四十。她愛笑,笑聲奇怪得使人聯想到荒山野坳中什麽怪鳥的歌唱;跑完一條小街,每隔三步五步,總有一個熟人相逢,言無數語,便送出一陣笑聲。有一個時期,我隻要跑到我家的門口去,就常常聽到這笑聲從對門的藥材鋪子裏傳出來。藥材鋪裏有一個中年的風流醫生。
還有一個卻是當時年齡和我相仿的孩子,衣著不整,身上又極其肮髒。這孩子好像從不接觸書本,卻也從不參加割草放牛的隊伍,黃瘦羸弱,整天在街上閑**,像水上的浮萍。慣常傻傻地作著毫無理由的幹笑,並且用牙齒咬住自己的手背,把薑色的肌膚橡皮一樣拉得很長,兩隻手背都被這奇怪的習慣弄得滿是血繭。有些街上的閑人,一遇到這孩子,就用手放在口邊作個提示,說:“喂,來一下!”孩子也從不推辭,起勁地咀嚼起自己的皮肉來。在人家戲弄的笑聲中,他也嘻開了那不可思議的嘴巴。……
這光怪陸離的角色,正是那座莊嚴高大、古趣盎然的宅第中人。但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幾時能夠到這裏麵去看看?——每一次散步經過宅前,總是引起我這樣的遐想,可是從未遇到過機會。偶然從半掩的大門望進去,第二道的影門又緊緊地關著,“侯門似海”。
屋子大概很深很大,可是主人已經很潦倒,灰黯的窗和壁,破舊的家具,也許還有幾張頹唐的臉,在靜中追索過去的繁華。但門前獨倚斜陽的少婦,卻使我想起一個寂寞的深閨,簾幕低垂,晝靜如夜,日長似年,在芭蕉投綠的窗前,有人俯首默默地刺繡,纖纖的雙指千針萬針地不斷牽引。倦來時一手支頤,深思般呆著。屋後還該有個遍種修竹的園子;梧桐院落,滿地爬著蒼苔,頹敗的花壇裏,雜亂地種了些芍藥和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