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在這裏更詳細的重複《圖騰與禁忌》中的內容。但是,我必須著手填補在假設的原始時期和曆史上一神教取得勝利之間的那一段漫長的延伸空間。在把兄弟部落、母權製、族外通婚和圖騰崇拜結合起來之後,便開始了我們必須描述為一種緩慢的“被壓抑的複歸”的發展過程。在這裏我使用的並不是“被壓抑的”這個術語的本來意義。此處所指的是在一個民族的生活中久已過去的、消失不見的和被替代了的東西,我們大膽地把它和一個人心理生活中被壓抑的東西相比較。我們無法乍一看就能說明這種過去的生活在其混沌時代是以什麽形式存在的。要把個體心理學的概念運用到群體心理學中去,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那麽容易的;我並不認為,把一種“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概念引入進來,我們就能獲得很多東西。確實,潛意識的內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人類的一種集體的、普遍的屬性。因此,我們目前將盡力使用類比的方法。我們在這裏所研究的民族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非常類似於我們所熟悉的精神病理學中的那些過程,但又並不完全相同。我們必須最終下定決心來采納一種假設,即原始時代的心理積澱物已經變成了遺傳特性,對新的每一代人來說,不是要求他們習得,而是需要喚醒。在這裏,我們還記得那個肯定是“先天的”象征作用的例子,這種象征作用是在言語發展時期獲得的,所有的兒童對此都很熟悉,而無須有人教導,盡管語言不同,這種現象在所有的民族中卻都是相同的。或許我們在此還不能明確肯定的東西,可以通過精神分析研究的其他成果來補充。我們發現,在許多重要的關係中,兒童不是以某種與自己的經驗相應的方式做出反應,而是像動物一樣本能地以一種隻能用種係發生的獲得物才能解釋的方式進行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