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11:圖騰與禁忌

第1章 圖騰與禁忌--蒙昧人與神經症患者在心理生活中的某些相同之處(1)

字體:16+-

按語

本書是弗洛伊德應用精神分析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的首次嚐試。也是弗洛伊德第一次集中闡述自己關於宗教和道德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書由四篇論文組成,通過蒙昧人與強迫神經症患者的比較,推斷了圖騰崇拜的本原意義。認為圖騰禁忌反映了人類對**的恐懼;塔布禁忌則是矛盾情感的產物。它構成了蒙昧人的原始道德觀;蒙昧人的法術思維品質--思維萬能,構成了他們泛靈論原始思維模式。在這一思維模式作用下,他們用支配心靈生活的法則來支配實在之物,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神靈觀念,並因此為宗教的形成鋪平了道路。還斷定圖騰崇拜中的圖騰動物乃是“原父”的替代物;圖騰崇拜的來源即在於那些被父親驅逐的兒子們聯合在一起,殺害並吞食了自己的父親以後產生的罪惡感、悔恨和懷念,故所有的神都是依據父親的形象的構成物。而宗教的發展正是來自於對弑父罪惡感的“集體意識”,人們把這種心理過程以潛意識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積澱。這種唯心理論(psychologism)的觀點固然並非科學,但對我們研究宗教和道德起源的認識根源也不無參考價值。

序言

這裏的四篇論文最初以本書副標題為題目,發表於《意象》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上。《意象》是一種在我指導下出版的期刊。這幾篇論文是我在將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心理學(V lkerpsychologie)中某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方麵所做的最初嚐試。因此,它們與馮特(Wilhelm Wundt)所做的廣泛詳盡的研究,在方法論上形成對照。因為,在這些研究中,所有的假設和非分析的心理學研究方法,都是圍繞上述相同的目的而展開的。另外,它們還可以與精神分析蘇黎世學派的一些研究文獻形成對照。這一學派致力於運用社會心理學來解決個體心理學的問題。(參見榮格,1912和1913)應該承認,正是依據這兩種來源,我獲得了撰寫這些論文的最初動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