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描述過的)在童年心理生活的早期活動中和在精神分析治療的事件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強迫性重複,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一種本能的特征,而且,當它們的活動和快樂原則形成對立時,就會顯示出好像有一種“魔幻般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兒童的遊戲中,我們似乎發現,兒童甚至會因為另一個原因而重複快樂的體驗,因為通過他自己的活動,能比隻通過被動的體驗更徹底地更多地控製這種強烈的印象。每一次新鮮的重複似乎都加強了兒童竭力以求的這種控製。兒童並不能使他們的快樂體驗得到足夠經常的重複。他們不懈地堅持這種重複的同一性。這個特點在後來則消失了。如果一個笑話被第二次聽到,它幾乎不會再引人發笑;戲劇性的表演在第二次絕不會產生像第一次那樣的印象;的確,要說服一個成年人馬上再讀一遍他非常喜歡讀的一本書,幾乎是不可能的。新奇總是快樂的必要條件。然而,兒童則會不厭其煩地央求成人重複一個他給他們看過的、或者和他們一起玩過的一種遊戲,直到這個成年人拒絕再玩或實在筋疲力盡為止。同樣,如果給兒童講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就總想一遍又一遍地聽這個故事,而不聽其他新故事;而且他會嚴厲地規定,重複得必須一模一樣,並糾正講故事的人可能誤漏的每一次差錯——雖然他們可能實際上是想通過插嘴來獲得新的讚許。所有這一切和快樂原則並不矛盾;顯然,這種重複,這種同一事物的重新體驗本身就是快樂的一個根源。相反,在接受分析的一個病人的案例中,在移情中強迫他去重複童年生活的事件,顯然絲毫也沒有考慮到快樂原則。病人在這方麵的舉動完全像一個孩子,這使我們看得很清楚,他的被壓抑的原始經驗的記憶痕跡並沒有以一種約束狀態表現出來,在某種意義上說,確實不可能服從那個繼發過程。再者,他們通過結合前一天留下的記憶痕跡,把他們有能力形成一種願望的幻想歸因於他們不受約束這個事實,這種幻想將在一個夢裏表現出來。當我們在分析的後期試圖誘導病人和醫生完全脫離開時,就經常遇到作為一種治療障礙的同樣的強迫性重複。我們還可以假設,當那些對分析並不熟悉的人感受到一種模糊的恐懼時——仿佛他們害怕喚醒那些他們認為最好留在睡眠中的東西——他們所害怕的歸根結底是對出現這種被魔幻般的力量所占有的強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