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收集有關材料首先回答最後一個問題。在討論口誤的例子時,我們發現,超脫其要表達的內容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我們被迫要在這個意圖之外來尋找言語混亂的原因。在很多情況下,講話者對這些原因也是有意識的。即使在那些簡單明了的例子中,也隻不過是同一個思想的翻版,這個思想看來同樣有表達的權利,因而使這些表達合而為一,阻礙了思想的表達。但是,我們卻無法解釋為什麽用這個敘述,而不用另一個敘述(這是梅林格爾和梅爾所講的“混合”)。第二組例子中,擺脫一種敘述的動機是出現這種失誤的一個原因;但這個動機並不很強烈,以至於無法將其敘述方式完全擺脫,而且這種被壓抑的敘述也是完全有意識的。隻有在第三組例子中,這種幹擾的思想才毫無保留地和要表達的意思區別開來,也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看出明顯的區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者幹擾思想由於思想聯想使二者之間形成聯係(由於內在的矛盾而形成的幹擾),或者這些思想之間並沒有本質的聯係,聯係發生在幹擾的單詞和幹擾的思想之間——而這些聯係是意識不到的(潛意識的外在聯係)。在我們列舉的分析過的例子中,整個言語過程受這個思想的影響。在人們講話的時候,這種處於潛意識狀態的思想被激活,或者它們通過自身的幹擾而表露出來(“Klapper—schlange”“kleopatra”[第43頁],或者通過使要表達的言語部分之間相互幹擾的方式間接地發生作用(在‘Ase natmen’這個例子中,對其發生作用的是‘Hasenauer Street’和那個法國人的記憶)[第42頁]。引起這種幹擾產生的壓抑的潛意識思想與言語的幹擾本身有很大區別,對這些思想的探索不可能找到一個概括的東西。
將這些分析與對讀誤、筆誤的分析進行比較研究後,我們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如對口誤而言,有的時候,這種口誤僅僅是一種簡化或凝縮,並沒有什麽其他動機存在[如,Apfe這個例子,第40頁]。夢的凝縮和清醒時候產生失誤時的凝縮,是否需要一定的條件呢?從獲得的例子來看尚無法對此做出解釋。但是,我不會因此得出這樣的結論:除了意識的鬆弛外,沒有其他什麽條件,因為,就其產生而言,這是一種自發的活動,而且有準確可靠的特點。我更強調這樣的事實:正如在生物學領域的表現一樣,正常人或接近正常的人與那些有病理性問題的人相比更不願探討這種混亂的根源,我希望對那些輕微的混亂——人們僅僅對此有一個模糊的解釋——也當做嚴重的混亂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