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論

第6章 精神分析新論(6)

字體:16+-

為了對筆跡學家的報告——特別是第一個報告進行評論,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病人的一些隱私史。在其青年早期,他曾瘋狂地愛上了一個有夫之婦(這與他的情感型性格相一致),盡管這女人仍然還年輕,但比他大得多。當她拒絕他時,他試圖自殺,這個想法毫無疑問是發自他的內心。他能逃離死神已是奇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護理,他才恢複過來。但是這瘋狂行為給其所愛的女人留下了一個深刻印象,她開始喜愛他,於是他變成了她的情夫,從此,他與這個女人保持秘密的接觸,並對她赤膽忠心。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都老了——當然,那個女人比他更老——他感到有必要離開她,讓自己獲得自由,過一種自己的生活,建一棟房子並組建自己的家庭,伴隨著這種厭惡感,在他心中升起了一種長期被壓抑的報複他情婦的渴望。既然他曾因為她拒絕自己而想自殺,故而現在他希望獲得一種由於他離開她,而使她也想自殺的滿足。但他仍然深愛著她,以至於這個願望無法進入他的意識;而且,他也不會過分傷害她而使其自殺。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把第二個情婦作為替罪羊,以滿足其複仇的渴望。他縱容自己對第二個情婦進行種種折磨,而這種種折磨本來是他想施加在第一個情婦身上、而使她痛苦不堪的。他對第一個情婦的報複暴露無遺,並不隱瞞他的背棄,而且把她引為自己新戀愛史中的密友及參謀。這個可憐的女人已從施舍愛情降至乞求愛情,她受他信任的痛苦可能遠遠大於第二個情婦受虐的痛苦。使他抱怨替罪羊的那個強迫感,亦即導致他接受精神分析治療的那個強迫感,當然已從第一個情婦轉向了第二個情婦。他想擺脫而又擺脫不掉的是第一個情婦。在筆跡研究方麵我不是權威,對從筆跡推斷性格的技術也不很重視;更不相信用這種方式有可能預知書寫者的將來。然而,你們知道,不管一個人對筆跡學的價值做什麽感想,這樣一個事實是絕沒弄錯的:當筆跡學專家許諾他眼前的筆跡的書寫者會於幾天內自殺時,也不過再現了詢問者強烈的私欲。後來第二個報告也是同類事件,但那裏所涉及的並不是潛意識欲望,而是從筆跡專家口裏清楚表示出來的詢問者的初發懷疑與擔憂。附帶說一下,在精神分析治療的幫助下,我的病人成功地走出了他曾沉溺其中的怪圈,並在此怪圈之外找到了他的戀愛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