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在弗洛伊德參與合作期間,布洛伊爾正在嚐試用催眠術治療癔症患者,並已發現所謂的宣泄法(cathartic method)。他們一起研究了精神分析發展的一個關鍵人物——女癔症患者安娜·O(真名是伯莎·波彭海姆)的經典病例。她有種種癔症症狀,包括麻痹、感覺缺失、病態性恐懼和不能喝水。布洛伊爾用催眠術和宣泄法來治療這些症狀。
他發現,如果進入這些症狀的深處,鼓勵患者吐露其真情,讓其回憶過去的經曆,在解除其催眠狀態之後,患者就會感到好些。結果,當布洛伊爾用催眠誘導安娜·O描述致病的情緒事件,並充分發泄她的情緒以後,發現其困難得到了解除,從而喝水的能力也獲得了恢複。弗洛伊德寫道:“宣泄法是精神分析的直接的先驅,盡管有各種經驗的擴展和理論的修正,但它仍是其核心。”因此,弗洛伊德在美國克拉克大學頭兩次講演中,“它給人的印象:不是弗洛伊德,而是布洛伊爾才是精神分析的真正奠基者。”後來兩人理論觀點日益分歧,弗洛伊德幾乎就不再這樣說了。
19世紀90年代,在精神分析學起始時期,有兩部主要的代表著作:
1.《癔症研究》
這是弗洛伊德早期和布洛伊爾合著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出版於1895年。這部書標誌著精神分析學的理論奠基和正式起點。標準版編者導言中寫道:“《癔症研究》通常被看作是精神分析的開端。”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1)癔症現象的心理機製(1893),布洛伊爾與弗洛伊德合著;(2)病例,包括安娜·O在內的五個個案史;(3)理論,是布洛伊爾的一篇理論論文;(4)癔症的心理治療,為弗洛伊德所撰寫。
本書提出兩個重要思想:其一,對癔症的症狀做了初步的、較詳的分析和解說,開始提出癔症的創傷理論(trauma theory of hysteria),認為每個人均蘊藏著一些必須尋找出路的心理能量(mental energy),它們遇到矛盾時就會導致病理症侯。依他們看來,癔症的發作與患者過去精神創傷(mental trauma)的經曆有密切關係,有些症狀是“象征化”的,如夢中所表現的那樣。而癔症的基礎和前提是類催眠狀態(hypnoid states),在發作時常伴有心理分裂(psychological dissociation)現象,通過催眠,可讓患者得到精神宣泄與聯想矯正後,就可使其病情緩解和治愈。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在此書中首次提出“構成精神分析結構奠基石”的壓抑(repression)概念,並注意到患者對過去的創傷經曆確實想不起來或意識不到;從這點出發,弗洛伊德認為在安娜·O記憶缺失(amnesia)的背後存在潛意識的心理。含有精神分析意義的潛意識(unconsciousness)的概念似乎在其著作中第一次公開出現,這就為他後來所創建的精神分析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弗洛伊德後來說明,關於“癔症的基礎與前提是類催眠狀態”主要是布洛伊爾的觀點。他認為患者過去的創傷經曆是一種偶發性因素,而患者潛意識內在本能的矛盾衝突,才是癔症發病的根本原因。其二,在把動力因素(dynamic factor)和經濟因素(economic factor)包括在癔症病因中時,弗洛伊德強調了情緒生活尤其是性欲的作用。書中寫道:“性本能無疑是興奮性持續增長(及其後發生神經症)的最有力的根源,並宣稱‘女人中,大多數嚴重神經症的起因是在婚姻的兩性關係上’。”又說,“即性似乎在癔症病因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它是心理創傷的來源和‘防禦’的一個動因——即受壓抑的觀念來自於意識。”因此,他們認為,任何被壓抑的欲望、衝動、思想和情感在本質上都同性欲有關,其根源可追溯到兒童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