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祖壇經箋注

第34章 付囑品第十(4)

字體:16+-

[8]禪宗即頓教法門。

[9]見本原自性天真佛也。渾同而曰:見世尊者,千佛萬佛原是一佛故也。《修心訣》雲:“頓悟者,凡夫迷時,四大為身,妄想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靈知是真佛也。心外覓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識指爾入路,一念回光,見自本性。而此性地,原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雲頓悟也。”

若欲修行覓作佛[1],不知何處擬求真[2]。若能心中自見真[3],有真即是成佛因[4]。不見自性外覓佛[5],起心總是大癡人[6]。頓教法門已今留,救度世人須自修[7]。報汝當來學道者[8],不作此見大悠悠[9]。

[1]向外馳求。

[2]各自本具心佛,欲修行而得者,終無是處。

[3]惟一事實,餘二即非真。《高子遺書》一:“心中無絲發事,此為立本。”

[4]《高子遺書》:“無雜念慮,即真精神。去其本無,即吾固有。”

[5]起心覓佛,不知佛在起心之中,是為不見自性。

[6]即起心便是癡毒。《傳心法要》下:“起心向外求者,名為歌利王愛遊獵去。心不外遊,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無,即是佛道。”

[7]此言雖雲救度世人,然世人要須自修。

[8]當來,當世來世也。

[10]見,指頓教法門而言。悠悠,悠忽度日,無精進工夫也。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1]。受人吊問[2],身著孝服,非吾弟子[3],亦非正法[4]。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5],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世。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