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以孔名,直到梁漱溟才有孔家教;而墨家卻以墨名。這其中或者是暗示墨子造作,孔丘沒有造作,又墨經中傳有些物理學、幾何學、工程學、文法學、名學的物事。這或者由於當年儒家所吸收的人多半是些中上社會,隻能談人文的故事,雅言詩書執禮。為墨家所吸收的,或者偏於中下社會,其中有些工匠技家,故不由得包含著這些不是閑吃飯的物事下來,並非墨家思想和這些物事有何等相幹。大約晚周的子家最名顯的,都是些遊談之士,大則登卿相,小則為清客,不論其為是儒家或道家,孟軻或莊周。儒家是吸收不到最下層的,頂下也是到士為止。道家也是leisured階級之清談。但如許行等等卻很可以到了下層社會。墨家卻非行到下層社會不為功。又墨家獨盛於宋,而戰國子家說到傻子總是宋人,這也可注意。或者宋人當時富於宗教性,非如周鄭人之有Sophistry鄒魯人之有Conventional?
至於漢朝思想趨勢中,我有兩個意思要說。一、由今文到緯書是自然之結果。今文把孔子抬到那樣,舍成神道以外更無別法。由《易經》到緯書不容一發。今文家把他們的物事更民間化些,更可以共喻而普及,自然流為緯學。信今文必信孔子之超人入神;信孔子如此加以合俗,必有禎祥之思想。二、由今文及動出古文,是思想的進步。造偽經在現在看來是大惡,然當時人借此寄其思,誠恐不覺其惡,因為古時著作人觀念之明白決不如後人重也。但能其思想較近,不能以其造偽故而泯其為進步。古文材料雖偽,而意思每比今文合理性。
不及詳敘,姑寫為下列兩表:
四 殷周間的故事
十年前,我以子貢為紂申冤一句話,想起桀紂傳說之不可信,因疑心桀紂是照著幽王的模型造的,有褒姒故有妲己等等。這固是少時一種怪想。後來到英國,見英國爵雖五等而非一源,因而疑心中國之五等爵也有參差,有下列涉想(德國爵亦非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