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
頡剛兄:
今天把你一向給我的信,從頭“編年”一看,覺其中或者不曾有信失去。我共收到你的六封快信,最末一封為十一月十八論孔子,對麽?現在分條從頭一一細答,因以前信每不盡意也。
我對於你的“秦漢統一的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有下列的意見:
(一)你這個“古疆域小,一個中央”思想,自然再對不過。這篇文章卻並未提到“統一的由來”,若謂有個大的世界觀念便能統一,則從無是說。
(二)我對於你的“古史辨”美中不足之一,是看你說殷頗有“扶得東來西又倒”之勢。殷誠然不是一個一統天下,誠然還不如成周,但也決不會僅等於昆吾大彭。殷的疆域,東邊“海外有截”,西邊伐鬼方,到了甘肅境,北邊你已承認他遊牧到了直隸的保定。而且敵國之周,都那樣稱他,連曰大商大商,真像克殷才定了天下樣的。我們在這些地方,應該充量用尚存的材料,而若幹材料缺的地方,即讓他缺著。此文中你說商,也未免有與古史辨中同一趨勢。
(三)“知道他們已經遊牧到直隸保定了”,此句似應於他們下加“至少”二字。因為找出證據來者,可斷其為有,不曾找出證據來者,亦不能斷其為無。
(四)你引孟子“夏後殷周之盛”一段話,甚悖你古史辨原則。你正是去辨這些話哩!孟子的曆史說,即是你所去辨累層地中之一層。“湯百裏,文王七十裏”一流話,泛言之,則是“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裏者矣”,顯然不合事實。
(五)薑羌是否一字,似乎我們尚未得證據。
(六)《左傳》的文句,最不宜乎固執去用,因為今本不知經過多少手也。“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豈必是當時楚王之言,誠恐是《國語》中語來語去之語耳。且楚在齊桓時並不處南海待楚滅越後方真正處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