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五千言之作者為太史儋,儋既為老聃,後於孔子。此合汪、畢說。
二、儋聃雖一人,而老萊則另一人,萊厲或即一語之轉。
三、孔子無問禮事,曾子問不可據。問禮說起於漢初年儒老之爭。
四、始有孔子受老萊子揶揄之傳說,後將老子代老萊。假定如此。
五、老子書在戰國非顯學,入漢然後風靡一世。
六、老莊根本有別,韓子書中《解老》《喻老》兩篇,乃得老子書早年麵目者。
《莊子》書最雜,須先分析篇章然後可述說指歸,待於下篇中詳辨之。
附錄:老子《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帛係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