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遷之年代,後左丘約四百年。此四百年間之中國社會,譬之於水,其猶經百川競流波瀾壯闊以後,乃匯為湖泊,恬波不揚。民族則由分展而趨統一;政治則革閥族而歸獨裁;學術則倦貢新而思竺舊。而遷之《史記》,則作於其間。遷之先,既世為周史官;遷襲父談業,為漢太史;其學蓋有所受。遷之自言曰:“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太史公自序》)。然而又曰:“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蓋遷實欲建設一曆史哲學,而借事實以為發明。故又引孔子之言以自況,謂:“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自序》)舊史官紀事實而無目的,孔子作《春秋》,時或為目的而犧牲事實。其懷抱深遠之目的,而又忠勤於事實者,惟遷為兼之。遷書取材於《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以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組織而成。其本紀以事係年,取則於《春秋》;其八書詳紀政製,蛻形於《尚書》;其十表稽牒作譜,印範於《世本》;其世家列傳,既宗雅記,亦采瑣語,則《國語》之遺規也。諸體雖非皆遷所自創,而遷實集其大成,兼綜諸體而調和之,使互相補而各盡其用此足征遷組織力之強,而文章技術之妙也。班固述劉向揚雄之言,謂“遷有良史之材,善序事理。”(《漢書》本傳讚。)鄭樵謂“自《春秋》後,惟《史記》擅製作之規模。”(《通誌·總序》)諒矣。其最異於前史者一事;曰以人物為本位故其書廁諸世界著作之林,其價值乃頗類布爾達克之《英雄傳》;其年代略相先後,(布爾達克後司馬遷約二百年,)其文章之佳妙同,其影響所被之廣且遠,亦略同也。後人或能譏彈遷書;然遷書固已皋牢百代,二千年來所謂正史者,莫能越其範圍。豈後人創作力不逮古耶?抑遷自有其不朽者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