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曆史研究法

第15章 史料之搜集與鑒別(4)

字體:16+-

(二)其書雖前代有著錄,然久經散佚;乃忽有一異本突出,篇數及內容等與舊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偽例如最近忽發現明鈔本《慎子》一種,與今行之《四庫》本守山閣本全異;與《隋唐誌崇文總目》、《直齋書錄解題》等所記篇數,無一相符。其流傳之緒又絕無可考。吾儕乍睹此類書目,便應懷疑。再一檢閱內容,則可定為明人偽作也。(明鈔本《慎子》,謬荃蓀所藏,最近上海涵芬樓所印《四部叢刊》采之,詫為驚人秘笈。繆氏號稱目錄學專家,乃寶此燕石,故知考占貴有通識也。)

(三)其書不問有無舊本,但今本來曆不明者,即不可輕信。例如漢河內女子所得《泰誓》,晉梅賾所上《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皆因來曆曖昧,故後人得懷疑而考定其偽。又如今本《列子》八篇,據張湛序言由數本拚成,而數本皆出湛戚屬之家,可證當時社會,絕無此書,則吾輩不能不致疑。

(四)其書流傳之緒,從他方麵可以考見,而因以證明今本題某人舊撰為不確者。例如今所稱《神農本草》,《漢書·藝文誌》無其目,知劉向時決未有此書。再檢《隋書·經籍誌》以後諸書目,及其他史傳,則知此書殆與蔡邕吳普陶弘景諸人有甚深之關係,直至宋代然後規模大具。質言之,則此書殆經千年間許多人心力所集成;但其書不惟非出神農,即西漢以前人,參預者尚極少,殆可斷言也。(古書中有許多經各時代無數人踵襲賡續而成者,如《本草》一書即其例。吾嚐欲詳考此書成立增長之次第,所搜資料頗多,惜未完備,不能成篇耳。)

(五)真書原本,經前人稱引,確有左證,而今本與之歧異者,則今本必偽。例如古本《竹書紀年》有夏啟殺伯益,商太甲殺伊尹等事;又其書不及夏禹以前事。此皆原書初出土時諸人所親見,信而有征者。(看《晉書·束哲傳·王接傳》及杜預《左傳集解後序》。)而今本記伯益伊尹等文,全與彼相反,其年代又托始於黃帝。故知決非汲塚之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