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粹儒家的名學一變遂成純粹的法治主義。這是中國法理學史的一大進282步,又可見學術思想傳授沿革的線索最不易尋,決非如劉歆、班固之流畫分做六藝九流就可完事了的。
三、許行、陳相、陳仲。當時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最為切要,故當時的學者沒有一人不注意這些問題的。內中有一派,可用許行作代表。許行和孟子同時。《孟子?滕文公篇》說: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塵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屢,織席以為食。……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這是很激烈的無政府主義。《漢書?藝文誌》論“農家”,也說他們“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大概這一派的主張有三端:
第一,人人自食其力,無有貴賤上下,人人都該勞動。故許行之徒自己織席子,打草鞋,種田;又主張使君主與百姓“並耕而食,饔飧而治”。第二,他們主張一種互助的社會生活。他們雖以農業為主,但並不要廢去他種營業。陳相說:“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因此,他們隻要用自己勞動的出品與他人交易,如用米換衣服、鍋、甑、農具之類。因為是大家共同互助的社會,故誰也不想賺誰的錢,都以互相輔助、互相供給為目的。因此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是:
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價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價相若。五穀多寡同,則價相若。
屨大小同,則價相若。 283
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價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價相若。五穀多寡同,則價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