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副料。原料之外,還有一些副料,也極重要。凡古人所作關於哲學家的傳記、軼事、評論、學案、書目都是哲學史的副料。例如《禮記》中的《檀弓》,《論語》中的十八、十九兩篇,《莊子》中的《天下篇》,《荀子》中的《正論篇》、《呂氏春秋》,《韓非子》的《顯學篇》,《史記》中各哲學家的列傳,皆屬於此類。近世文集裏有許多傳狀序跋,也往往可供參考。至於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及黃宗羲、黃百家、全祖望的《宋元學案》017更為重要的哲學史副料。若古代中世的哲學都有這一類的學案,我們今日編哲學史便不至如此困難了。副料的重要,約有三端:第一,各哲學家的年代、家世、事跡,未必在各家著作之中,往往須靠這種副料,方才可以考見。第二,各家哲學的學派係統、傳授源流,幾乎全靠這種副料作根據。例如《莊子?天下篇》與《韓非子?顯學篇》論墨家派別,為他書所無。《天下篇》說墨家的後人,“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 偶不 之辭相應”,可考證後世俗儒所分別的“名家”,原不過是墨家的一派。不但“名家出於禮官之說”不能成立,還可證明古代本無所謂“名家”(說詳見本書第八篇)。第三,有許多學派的原著已失,全靠這種副料裏麵,?論及這種散佚的學派,借此可以考見他們的學說大旨。如《莊子?天下篇》所論宋 、彭蒙、田駢、慎到、惠施、公孫龍、桓團及其他辯者的學說;如《荀子?正論篇》所稱宋 的學說,都是此例。上節所說的“史料鉤沉”,也都全靠這些副料裏所引的各家學說。
以上論哲學史料的是什麽。
史料的審定?中國人作史,最不講究史料。神話官書,都可作史料,全不問這些材料是否可靠。卻不知道史料若不可靠,所作的曆史便無信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