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詩作中追尋佩索阿之後,我們即將開始在散文中的尋找。在佩索阿的作品中尋找另一個“他”是一件永遠都不會完結的事。所謂“他”,就是詩人在同時掩蓋和揭露的“本我”,而我們在盡力尋找各種片段。遮掩的目的在於揭露,喬裝的目的在於揭開——從一個身份轉移到另一個身份,這是演員在情節變換中學到的技巧。在轉變這些暗含全部意義的身份片段中,佩索阿提出了這樣一句話:“若要假裝,必先了解自身。”
跟隨佩索阿對自己的追尋,可以觀察到,他通過一個又一個異名者,經曆了頗具戲劇性的變化。這就好像看著一個演員登場,退場,重新上場——遊走於妻子的丈夫和情人之間,或許還會在她和她丈夫之間搖擺。佩索阿之所以勇氣不凡(最早追溯到上學時期,他當時用英文寫作,以亞曆山大·舍奇和查爾斯·羅伯特·艾儂為假名),在於他這一生中都堅持做其他人。這就好像他一方麵不斷地讓自己重生;另一方麵又允許自己廢棄自己,不再存在——變成虛無。他最著名的詩《煙草店》是這樣寫的:
“我是虛無,
我永遠都不會成為任何事物。
也不情願成為任何事物。
如此,我將全世界的夢想都集中在我的內心。”
正如唯一會寫散文的半異名者貝爾納多·索阿雷斯所說:“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我們的自我都存在著差異性、多樣性和豐富性。”
佩索阿用虛構人物重塑自我,就好像家族繼承這種司空見慣的事。生孩子是再造自己的一種方式。父母盡可能創造出很多版本的自己,盼望克隆出幾近一模一樣的自己,希望孩子們比他們自己還像他們自己。這就像將幻想之自我的殘餘物和全新的純淨自我聯合在一起,避免了時間的瓦解力量。
他會再造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最好的朋友自殺了。詩人馬裏奧·德·薩卡內羅曾在早期勸說佩索阿嚐試使用異名者。這位朋友的自殺最終是否成為了替代犧牲品,讓經曆嚴重人格危機的佩索阿沒有發瘋或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