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26章 哲學的派別(11)

字體:16+-

這種隻能說是精美的文章,並不是學問。禪宗說“猢猻離樹,全無伎倆”,是歐西哲學絕佳比喻,他們離了名相,心便無可用了。宋、明諸儒,口頭講的原有,但能實地體認出來,卻也很多,比歐西哲學專講空論是不同了。

再就宋以來的理學和九流比較看來,卻又相去一間了。黃梨洲說:“自陽明出,儒釋疆界,邈若山河。”實在儒、釋之界,宋已分明,不過儒、釋有疆界,便是宋以後未達一間之遺憾。宋以後的理學,有所執著,專講“生生不滅之機”,隻能達到“阿賴耶恒動如瀑流”,和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地步,那“真如心”便非理學家所能見。孔子本身並非未嚐執著,理學強以為道體如此,真太粗心了!

至於佛法所有奧妙之處,在九流卻都有說及,可以並駕齊驅。佛法說“前後際斷”,莊子的“無終無始,無幾無時;見獨而後,能無古今”,可說是同具一義的。佛法講“無我”,和孔子的“毋我”、“克己複禮”,莊子的“無己惡乎得有有”,又相同了。佛家的“唯識唯心說”:“心之外無一物,心有境無,山河大地,皆心所造”,九流中也曾說過。戰國儒家公孫尼子說“物皆本乎心”,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便是佛家的立意。佛家大乘斷“所知障”,斷“理障”;小乘斷“煩惱障”,斷“事障”。

孔子說“我有知乎哉?無知也”,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滌除玄覽”,便是斷“所知”和“理”障的了。佛法說“不生不滅”,莊子說“無古今而後入於不死不生”,“不死不生”就是“不生不滅”。佛法說“無修無證,心不見心,無相可得”,孟子說“望道而未之見”(道原是不可見,見道即非道),莊子說“斯身非吾有也,胡得有乎道”,又相同了。照這麽看來,“九流”實遠出宋、明諸儒之上,和佛法不相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