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203章 略論讀史之法(5)

字體:16+-

《漢書》述諸夏區域東西一萬三千餘裏,南北九千餘裏。曆代相沿此說不變。宋土逼窄,猶作此語。漢尺短,用清營造尺比漢尺,則漢一尺得清營造尺七寸四分。漢一萬裏為清七千四百裏。今自蒙古至瓊州隻六千裏,焉得有九千裏?明尺即今木尺,一尺等於營造尺九寸,則萬裏當有九千裏,數亦與今不符。漢人之言,猶可諉之測量未精,故有是誤。

晉裴秀為司空,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已知測量之法矣。六朝時遵用之,唐賈耽則有《禹跡圖》、《華夷圖》,劉豫刻之西安,今存西安府學,觀其裏數亦覺過大。蓋當時雖知測量,仍不知北極測地之法也。

《周禮》職方氏所雲九州之內東西南北相去七千裏,其外相去一萬裏。以漢尺七四計,尚得五千一百八十裏。本部南北相去斷無此遠,古今人皆以為疑。近人廖季平乃謂職方氏是指全地球而言。實則自漢至明,裏數總不確實,凡為測量未精不知北極測地之法故也。

職官之學有職官沿革表可供參考,然有名同而實異者,不可不加審辨。如唐之六部與《周禮》六官不同,此前人已知之。《周官》塚宰乃唐之尚書令,非唐之六部也。《周禮》天官,大宗伯在漢為九卿,至清大理、太常、太仆則虛名耳。明太仆寺尚須養馬,清則無其事矣。光祿寺不知起於何時,清光祿勳本郎官,不知何以變為庖廚之職?漢之鴻臚如後之理藩院。此皆名同而實不同者。

古今職官名實相同者僅有縣令,清之知縣猶是漢之縣令也。以知府比太守,即已不符。顧亭林謂太守如督撫,此語良然,以其有兵權也。日本人譯西洋官製之名,於台灣、朝鮮則曰總督,稱印度、香港之最高長官即曰太守,不知是否西洋文之本意如此?抑故意作此譯名也?實則守之大小,本無規定。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