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力東侵,而中國人遭遇到曠古未有的變局。值曠古未有的變局,自必有非常的手段,然後足以應付之,此等手段,自非本來執掌政權的階級所有,然則新機從何處發生呢?其(一)起自中等階級,以舊有的文化為根柢的,是為戊戌維新。其(二)以流傳於下級社會中國有的革命思想為淵源,采取西洋文化,而建立成一種方案的,則為辛亥革命。
戊戌變法,康有為是其原動力。康有為的學問,是承襲清代經學家今文之學的餘緒,而又融合佛學及宋、明理學而成的。(一)因為他能承受今文之學的“非常異義”,所以能和西洋的民主主義接近。(二)因為他能承受宋學家徹底改革的精神,所以他的論治,主於徹底改革,主張設治詳密,反對向來“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的苟簡放任政策。(三)主張以中堅階級為政治的重心,則士大夫本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大誌,有互相團結的精神。
宋、明人的講學頗有此種風概。入清以來,內鑒於講學的流弊,外懾於異族的**威,此等風氣,久成過去了。康有為生當清代威力已衰,政令不複有力之時,到處都以講學為事。他的門下,亦確有一班英多磊落之才。所以康有為的學問及行為,可以說是中國舊文化的複活。
他當甲午戰前,即已上書言事。到乙未之歲,中、日議和的時候,他又聯合入京會試的舉人,上書主張遷都續戰,因陳變法自強之計。書未得達,和議成後,他立強學會於北京,想聯合士大夫,共謀救國。會被封禁,其弟子梁啟超走上海,主持《時務報》旬刊,暢論變法自強之義。此報一出,風行海內,而變法維新,遂成為一時的輿論。
康有為又上書兩次。德占膠州灣時,又入京陳救急之計。於是康有為共上書五次,隻一次得達。德宗閱之,頗以為然。歲戊戌,即1898年,遂擢用有為等以謀變法。康有為的宗旨,在於大變和速變。大變所以謀全盤的改革,速變則所以應事機而振精神。他以為變法的阻力,都是由於有權力的大臣,欲固其祿位之私,於是功德宗勿去舊衙門,但設新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