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討論青春期分析技巧之前,仍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及,即分析師如何處理與病人父母之間的關係。嚴格地說,它並不是屬於分析技巧,卻於分析相當重要。分析師與病人父母之間必須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這樣分析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孩子依賴父母,所以我們必須把父母也納入分析的領域。但由於他們並不是分析的對象,所以我們隻能用一般心理學方法去影響他們。因為分析會觸及父母自身的情結,所以父母與分析師的關係裏存在一種特殊的困難。孩子的神經官能症本身會引發父母的罪疚感,當他們向分析師尋求幫助的同時,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孩子生病的罪魁禍首,而且向分析師**將家庭生活的諸多細節,也確實令人難堪。另外,孩子與(女性)分析師之間建立的信任,也可能引起嫉妒,尤其對於母親。這種嫉妒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主體與其母親意象(mother-imago)[87]之間的競爭,在家庭教師與保姆身上也很顯著,即便她們對分析本身是友善的。這些保持在潛意識層麵的林林總總的因素,使父母對分析師的態度多少有些矛盾,特別是對於母親而言,即便他們在意識層麵能夠洞見孩子非常需要治療,這種矛盾心態也無法去除。所以,即便孩子的親人能夠在意識層麵完全讚同分析,我們也必須防備他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幹擾因素。當然,他們對分析的幹擾取決於他們潛意識層麵的態度,以及他們心態的矛盾程度。這就是為什麽我在熟悉精神分析的家長那裏所遭遇的障礙,一點也不會少於那些對精神分析毫不知情的家長。同樣,我認為在分析前給家長灌輸一大堆艱深的理論既無必要,也不妥當,因為作過多解釋反而會對他們自己的情結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我隻會在分析前稍微介紹一下分析的意義與效果,並會提醒家長,孩子可能在分析時被告知一些與性相關的內容,也會讓家長對治療時臨時產生的困難做好準備。在所有治療中,我都嚴格拒絕向家長透露分析細節,我也會像保護成人的治療訊息一樣保護孩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