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伯恩是地處英國倫敦的一個偏僻村落,作者吉爾伯特·懷特的大半生都是在這裏度過的。這位安靜、敦厚的兼職牧師、“富閑紳士”、業餘博物學研究者,因為對自然滿懷熱忱,細致地觀察並記錄了塞爾伯恩的自然風物、鳥獸魚蟲,無心寫就了不朽名作——《塞爾伯恩博物誌》。這部著作兩百多年來流傳不絕,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更使塞爾伯恩變成自然愛好者的朝聖地。
之所以說這部著作無心寫就,是因為全書是由懷特與兩位通信者——博物學家、《不列顛動物誌》作者托馬斯·彭南特和戴恩斯·巴林頓老爺的信劄集結而成。而通信之初,懷特並無刊載出版的念頭,寫作風格也是極為率性,不落謀劃的。直到後來,戴恩斯·巴林頓老爺幾次建議他將這些有價值的書信出版,懷特落筆才開始講究章法了。至於前九封信,並非當初往來的真實信函,而是懷特事後補充的導言性篇章,目的是向讀者介紹塞爾伯恩地區的自然與人文概況,為求統一而保留了通信體格式。
這確實是一部關於博物學的著作,但千萬別被書名唬住,認為這是晦澀、深奧、枯燥的專著。事實上,這部作品極具趣味性與可讀性。懷特是一位耐心而誠實的觀察者,他學識淵博、通曉古籍,兼具細致的觀察力與銳眼,對塞爾伯恩的自然風物、鳥獸魚蟲做出平實的描述與記錄。正是懷特這一代人,以細致而準確的第一手觀察取代早期作家的懵懂記載、無據的臆度與怪誕的傳說。他會饒有興致地向你介紹被馴養的蝙蝠捉蒼蠅時的姿態,告訴你蝙蝠同燕子一樣,可以在飛行中掠過水麵輕啜飲水;他會教你如何用一根柔韌的草梗將蟋蟀引出洞;也會跟你聊一聊如何區分不列顛的柳鷦鷯,以及蒼頭燕雀為何會在冬天裏雌雄分飛……閱讀這些親切、質樸、愉快的信劄,看他們對動物行為的活潑描述,看他們比較、鑒別物種,我們仿佛置身於博物學新生之初,見證科學成型的過程。因此,《塞爾伯恩博物誌》不僅是一部博物學記錄,也是一部曆史的記錄,將科學在18世紀後期探索的每一步展現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