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與水的關係,我想是屬於親情的吧!
老家的後院原本是雞塒鴨寮之處,沒有水井的。家中的用水都必須靠阿母去挑。每到黃昏的時候,她便肩上扁擔、鋁桶,走小路到鄰居的菜園邊去挑水,注滿了一缸,才開始晚炊。
從井邊到石子路到曬穀場到家裏,總有一條很明顯的水痕,每天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等我稍長,挑水的擔子便由我來了。我個子小,水桶又大,幾乎要拖地了,再加上懶,想盡快把工作做好,每回都把桶子注滿,一路沉甸甸地歪回家。路上的村婦、叔伯看了,總自動停了腳踏車,靠路邊邊站著,把路讓給我,他們心疼地大聲說:
“喲!阿敏媜哪,挑少一點啦,你會長不大哦!”
“哼哼哼……”我重得都說不出話來了。
因此,當家裏決定要在後院“撞”一口水井時,我的快樂好似奔泉——每天唱著小曲上學;跑田埂的時候腳還一蹦一蹦的;我夢到水井,井壁的洞口流出白花花的水。我不必挑水了,我不必挑水了。
那天終於到了,用牲禮酒食祭拜之後,好幾個壯漢個個赤著上身,吆嗬呀嘿地“撞”起井來,我站在旁邊看他們用稀奇古怪的機器把水引上來,一大蓬一大蓬的汙泥田水,冒個不停,一直要等汙水流到幹淨為止。他們又用磚塊砌了一個方井、一個長池;方井是用來儲淨水的,長池的水則用來洗臉、洗衣、洗菜、洗碗,及給雞鴨喝。
泥砌的井、池在陽光中站了好幾天總算幹了。雲灰色的井身好似一個少年;長池則深闊,像個躺著的女子,井池共一壁,竟似依偎。井壁上有一個小洞,儲水若到了八分滿,小洞就會射泉,長池的水便永不枯竭,終年以一圈水花來答禮,泉、水共鳴的聲音,一直是竹蔭屋舍裏最和諧的天籟。我們常在池的兩邊浣衣、洗菜,好比在她的白色膀子上嬉戲一般。池水若汙了,隻要拉起塞子,汙水便流至田裏,做最後的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