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舊慢時光

第18章 木之都

字體:16+-

織田作之助

我走下石階,心想以後再也不會上上下下爬這道坡了。甜美的青春記憶終結了,新的現實轉身出現在我麵前。

人們都說大阪是無樹之都,但我幼時的記憶,卻不可思議地都與樹有關。

像是生國魂境內,傳說中有蛇神棲息、恐怖得教人不敢靠近的老樟樹;落入北向八幡境內的蓮池時,我用來曬濕衣物的銀杏樹;中寺町寺院內供蟬隱匿的老鬆樹;讓源聖寺阪及口繩阪一片綠油油的樹林——我並非在無樹的都市長大。至少對我而言,大阪絕非無樹之都。

隻要試著站在千日前一帶視野良好的建築物上,往遙遠的東方望去,或者由北而南依序去高津的高地、生玉的高地、夕陽丘的高地看看,就會發現從幾百年前就靜靜生長在大阪的蒼翠綠樹,仍在布滿煙霧塵埃的汙濁空氣中挺立。

這裏是俗稱上町的一角。在上町長大的我們,都把去船場、島之內、千日前一帶稱為“下山”。其實這所謂的上町並非與俗稱的下町意思相對,隻是因為小鎮位於高地上,所以稱為上町,在意義與目的上都不若東京人將高地稱為山手。這些高地小鎮圍繞著寺院誕生,鎮上擁有人人都說“何不登高屋一望”的高津宮遺跡,鎮的品位自然以曆史悠久、傳統為尊,高貴得令人啞然,事實上我所聽到的也確實如此,但是像高津表門筋、生玉的馬場先、中寺町的河太郎橫町等小鎮,比起以前的元祿年間,都已經彌漫著大阪町人自由的下町風氣了。上町的我們是被當作下町的孩子教育長大的。

巷弄多——代表這是個窮人多的小鎮,同時坡道也多。身為高山小城鎮這是理所當然的。所謂“下山”,就是沿著坡道往西向下。在那麽多坡道中,地藏阪、源聖寺阪、愛染阪、口繩阪……光是寫下坡道名,我的心就因為懷念而激動,尤其口繩阪最教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