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鷗外
番紅花一直以番紅花之姿,生存著。我以我的姿態,生存著。從今以後,番紅花仍然會以番紅花之姿,生存著。我也會以我的姿態,生存著吧。
“隻聞其名,不識其人”乃是常見之事。這個道理不僅僅用在人身上,萬事萬物皆同。
據說我從小就愛讀書。在我出生的年代,既沒有給少年讀的雜誌,也沒有岩穀小波[4]的童話,能看的就是一些據說是祖母嫁進來的時候帶來的《百人一首》[5]、祖父表演義太夫口白時留做紀念的淨琉璃[6]本,或者謠曲[7]大綱的繪本,有什麽就看什麽,既不放風箏,也不去打陀螺,跟鄰居的孩子毫無任何心靈層麵的接觸。我越來越沉浸於書中的世界,記住各種物品的名稱,宛如灰塵附著於器皿一般。我就是透過這種方式認識名稱,卻不識實物。大部分的物品名稱皆是如此,植物名稱亦同。
我的父親是人們俗稱的荷蘭醫師。他說要教我荷蘭文,所以我很早就慢慢學習荷蘭文。我讀了文法書。它分為前後篇,前篇說明字匯,後篇說明文章。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向父親借來辭典。那是兩本荷日對譯,又大又厚的和本[8]。我反複不停地翻閱,這時,我撞見“番紅花”一詞。那是與《植字啟源》[9]等書同一時代的辭典,所以采用發音相同的漢字當譯名。我現在仍然記得那些字,我可以寫在這裏,番紅花三個字首度使用的名稱,大概已經被現在的日本廢除了。所以我用偏旁來說明。“水”字旁的“自”字。其次是“夫”字,接下來是“藍”[10]字。
“爸爸,番紅花是植物的名字嗎?是什麽樣的植物呢?”
“取花朵曬幹後,用來染色的植物。你來看看。”
父親從藥櫃的抽屜裏,取出卷曲、泛黑的物體,讓我瞧過。說不定父親也沒見過新鮮的花朵吧。我碰巧知道了名字,也見過實品,不過,我隻見過幹燥花。這是我初次見到番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