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經開始了,雖然我還不大覺得。立春已過了十天,現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頭了,布衲攤在兩肩,窮人該有欣欣向榮之意。光緒甲辰即一九〇四年小除那時我在江南水師學堂曾作一詩雲:
“一年倏就除,風物何淒緊。百歲良悠悠,向日催人盡。既不為大椿,便應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處問靈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這樣一首雲:
“東風三月煙花好,涼意千山雲樹幽,冬最無情今歸去,明朝又得及春遊。”這詩是一樣的不成東西,不過可以表示我總是很愛春天的。春天有什麽好呢,要講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義,最好去查盲詩人愛羅先珂的抒情詩的演說,那篇世界語原稿是由我筆錄,譯本也是我寫的,所以約略都還記得,但是這裏謄錄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領略的,關門歌頌一無是處,所以這裏抽象的話暫且割愛。
且說我自己的關於春的經驗,都是與遊有相關的。古人雖說以鳥鳴春,但我覺得還是在別方麵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與花木。迂闊的說一句,或者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緣故罷。小時候,在春天總有些出遊的機會,掃墓與香市是主要的兩件事,而通行隻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麽這水與花木自然就不會缺少的。香市是公眾的行事,禹廟南鎮香爐峰為其代表。掃墓是私家的,會稽的烏石頭調馬場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記憶中還是一種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記雲:
“晨坐船出東郭門,挽纖行十裏,至繞門山,今稱東湖,為陶心雲先生所創修,堤計長二百丈,皆植千葉桃垂柳及女貞子各樹,遊人頗多。又三十裏至富盛埠,乘兜橋過市行三裏許,越嶺,約千餘級。山中映山紅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數株,著花蔚藍色,狀如豆花,結實即刀豆也,可入藥。路旁皆竹林,竹萌之出土者粗於碗口而長僅二三寸,頗為可觀。忽聞有聲如雞鳴,閣閣然,山穀皆響,問之轎夫,雲係雉雞叫也。又二裏許過一溪,闊數丈,水沒及骭,舁者亂流而渡,水中圓石顆顆,大如鵝卵,整潔可喜。行一二裏至墓所,鬆柏夾道,頗稱閎壯。方祭時,小雨籟籟落衣袂間,幸即晴霽。下山午餐,下午開船。將進城門,忽天色如墨,雷電並作,大雨傾注,至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