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意思的生活

第67章 日本的衣食住

字體:16+-

我留學日本還在民國以前,隻在東京住了六年,所以對於文化雲雲夠不上說什麽認識,不過這總是一個第二故鄉,有時想到或是談及,覺得對於一部分的日本生活很有一種愛著。這裏邊恐怕有好些原因,重要的大約有兩個,其一是個人的性分,其二可以說是思古之幽情罷。我是生長於東南水鄉的人,那裏民生寒苦,冬天屋內沒有火氣,冷風可以直吹進被窩來,吃的通年不是很鹹的醃菜也是很鹹的醃魚,有了這種訓練去過東京的下宿生活,自然是不會不合適的。我那時又是民族革命的一信徒,凡民族主義必含有複古思想在裏邊,我們反對清朝,覺得清以前或元以前的差不多都好,何況更早的東西。

聽說夏穗卿、錢念劬兩位先生在東京街上走路,看見店鋪招牌的某文句或某字體,常指點讚歎,謂猶存唐代遺風,非現今中國所有。岡千仞著《觀光紀遊》中亦紀楊惺吾回國後事雲:

“惺吾雜陳在東所獲古寫經,把玩不置曰,此猶晉時筆法,宋元以下無此真致。”

這種意思在那時大抵是很普通的。我們在日本的感覺,一半是異域,一半卻是古昔,而這古昔乃是健全地活在異域的,所以不是夢幻似地空假,而亦與高麗安南的優孟衣冠不相同也。

日本生活中多保存中國古俗,中國人好自大者反訕笑之,可謂不察之甚。《觀光紀遊》卷二《蘇杭遊記》上,記明治甲申(一八八四)六月二十六日事雲:

“晚與楊君赴陳鬆泉之邀,會者為陸雲孫,汪少符,文小坡。楊君每談日東一事,滿坐哄然,餘不解華語,癡坐其旁。因以為我俗席地而坐,食無案卓,寢無臥床,服無衣裳之別,婦女涅齒,帶廣,蔽腰圍等,皆為外人所訝者,而中人辮發垂地,嗜毒煙甚食色,婦女約足,人家不設廁,街巷不容車馬,皆不免陋者,未可以內笑外,以彼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