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風俗與土產隨地各有不同,因為一直缺少人紀錄,有許多值得也是應該知道的事物,我們至今不能知道清楚,特別是關於衣食住的事項。我這裏隻就點心這個題目,依據淺陋所知,來說幾句話,希望拋磚引玉,有旅行既廣,遊曆又多的同誌們,從各方麵來報道出來,對於愛鄉愛國的教育,或者也不無小補吧。
我是浙江東部人,可是在北京住了將近四十年,因此南腔北調,對於南北情形都知道一點,卻沒有深厚的了解。據我的觀察來說,中國南北兩路的點心,根本性質上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簡單的下一句斷語,北方的點心是常食的性質,南方的則是閑食。我們隻看北京人家做餃子餛飩麵總是十分茁實,餡決不考究,麵用芝麻醬拌,最好也隻是炸醬;饅頭全是實心。本來是代飯用的,隻要吃飽就好,所以並不求精。若是回過來走到東安市場,往五芳齋去叫了來吃,盡管是同樣名稱,做法便大不一樣,別說蟹黃包幹,雞肉餛飩,就是一碗三鮮湯麵,也是精細鮮美的。可是有一層,這決不可能吃飽當飯,一則因為價錢比較貴,二則昔時無此習慣。
抗戰以後上海也有陽春麵,可以當飯了,但那是新時代的產物,在老輩看來,是不大可以為訓的。我母親如果在世,已有一百歲了,她生前便是絕對不承認點心可以當飯的,有時生點小毛病,不喜吃大米飯,隨叫家裏做點餛飩或麵來充饑,即使一天裏仍然吃過三回,她卻總說今天胃口不開,因為吃不下飯去,因此可以證明那餛飩和麵都不能算是飯。這種論斷,雖然有點兒近於武斷,但也可以說是有客觀的佐證,因為南方的點心是閑食,做法也是趨於精細鮮美,不取茁實一路的。上文五芳齋固然是很好的例子,我還可以再舉出南方做烙餅的方法來,更為具體,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