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風
微雲無風的秋日傍晚,是欣賞水流的最佳時段,不隻這兒,每一處河川,每一道水流都合適。
戰後,我搬到了市川的郊區。跟以前住在麻布時相比,現在去東京常會越過隅田川的河水繞道淺草,過去那些被遺忘的歲月,自然而然便時常浮現在我腦海中。
自從大正十二年九月大地震發生火災,令東京市鎮付之一炬後,隅田川兩岸的風景便與過去截然不同了。以前向島還有河堤,景色仿佛古時候的畫。站在河堤上能遠遠望見三囲稻荷的鳥居,從那兒斜斜地朝下往水邊走,會看見竹屋渡這種渡船的碼頭,船隻載著往淺草方向的人們朝今戶的河岸而去。不隻這兒有渡口,在兩座枕橋處也有駛向花川戶岸邊的渡船,但自從地震後河岸夾道的民房拆遷,改成現在的公園並架設言問橋後,就與通往今戶的渡口一同遭到廢除了。自上流的小鬆島到橋場的渡船,也因為大正初期架設了白須橋而無人搭乘,所以現在隅田川上已經哪兒都看不見渡船了。
在這些渡船中,今戶的船比起其他地方的更令我感興趣。要說為什麽,因為它的渡口就位於流經今戶橋下的山穀渠河口附近,一上岸,乳山的廟堂及樹木立刻映入眼簾。可惜這座廟堂經過改建,如今風韻不再,崖邊也少了茂密的老樹,立在山岡上的戶田茂睡古碑也被地震震碎後撤除,現在即便從今戶橋仰望山岡,回憶“向晚時分待乳山上放風箏”,也想不起以前欣賞這一帶村鎮時清幽雅致的韻味了。過去在待乳山的山岡下,有一條細細的街道,街道兩側的住家開了簡樸的商店,有賣今戶燒陶器的,也有賣紅燒河魚的,過去這條街道確實是名勝古跡,如今已成了水泥灌漿的大馬路,徒留卡車駛過卷起沙塵。在今戶橋的彼岸,有一座名為慶養寺的古刹,這裏原本有蓊蓊鬱鬱的綠樹,現在都不見了,對不知地震前模樣的人而言,不過是條無聊的荒郊野路罷了。平坦的馬路沿著山穀渠的水流而建,不隻吉原的河堤有了一樣的馬路,那一帶殘存的寺院也大多被拆光了。自古以來的傳說全數滅絕,無一處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