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好小日子(全集)

第13章 “吃不消”的東京

字體:16+-

古川綠波

油滋滋這個詞,是不是一聽就感到油香撲鼻呢?這些煎餃店全都很便宜,又盡是賣油滋滋的食物,因此風靡一時。

自從日本戰敗後,已過了十年。戰前與戰後相比,物換星移,想來吃的也變了不少。

很多事物平日沒怎麽注意,仔細一瞧才發現已然不同。

首先是在東京戰後新開的店裏,出現了煎餃店。

接下來要聊的以東京為主,大家就聽聽吧。

所謂煎餃店,就是賣煎餃(正確的名稱是鍋貼)供人果腹的餐館。煎餃是中華料理的一種,戰前我在神戶的道地中華餐廳吃過,在赤阪的紅葉點“燒賣”時,店家也給我上過餃子,隻不過紅葉賣的是蒸餃。所以我想,拿煎餃當招牌的便宜中華餐館,是戰後才在東京開的。

就我所知的範圍而言,澀穀有一間叫有樂的簡陋小餐館,是最早開的。那裏除了煎餃,還賣豬腳啦、滿滿蒜頭的鹵味,以及中華酒等。

繼這間有樂之後,同在澀穀還開了一家叫敏敏(正確的漢字我忘了)的餐館,新宿一帶也陸續開了相同的店。

在新宿,我去過一間叫石家的館子。除了煎餃,還賣炒麵、炒青菜等,全都是油亮大火快炒的菜。那兒的客人也愛吃滿是蒜頭的重油料理,甚至這樣點餐:

“老板,來點油滋滋的吧。”

油滋滋這個詞,是不是一聽就感到油香撲鼻呢?這些煎餃店全都很便宜,又盡是賣油滋滋的食物,因此風靡一時。

煎餃原是中華料理,在東京以前也有,但與高級的中華菜不同。煎餃店與拿拉麵當招牌的中華麵店也不一樣,是一種主打煎餃的平民化餐館。

繼煎餃店之後是大阪燒。

這也是從戰前就有的小吃,但數量卻比戰前不知增了多少倍。總之,大阪燒店四處林立。我吃大阪燒會脹氣,所以不愛吃,但冬天時鐵板畢竟就在麵前,暖暖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