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含蓄的心胸是一封攤開人人都一覽無遺的信。要有可隱匿秘密的城府:大窟小洞,供重要事情沉潛退藏。含蓄來自自製,能夠懂得沉潛是一種微妙的勝利。你每一次開放心胸,都是表示對他人的禮讚。明慎處世的精義在於內在的節製。人們都想要探測你的深淺,摸透你的心思,握住你的把柄,旁敲側擊地試探你。這樣使那些最精明的人也不免自泄其底。這些都是對沉潛含蓄的威脅。將要做的事不要直說,已說的話不要照做。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72
1850年,俾斯麥處於政治生涯的轉折點,他當時35歲,是普魯士國會的代議士。當時有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將分裂的各個城邦(包括普魯士)統一為德意誌,以及是否對奧地利發動戰爭。奧地利是德國南麵最強大的鄰國,如果德國嚐試統一,奧國就要出兵幹預。即將登基為普魯士國王的威廉王子讚成打仗,國會也打算支持動員軍隊。但是,現任國王威廉四世和他的閣員,卻更傾向於安撫強大的奧地利。
俾斯麥一生誌在追求普魯士的統一和強盛,甚至達到狂熱的地步。他夢想德國統一,夢想打敗奧地利。俾斯麥曾經當過軍人,認為戰爭是光榮的事業。從他著名的一句話就知道他是個如何熱血沸騰的愛國誌士,以及熱愛軍事榮耀的好戰分子。“要解決這個時代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依靠演說和決心,而是依賴錢和血。”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俾斯麥在戰爭氣氛高熾的議會上,竟然發表了一席震驚全場的談話:
“對於戰爭帶來的後果沒有清楚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後,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麵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體味身體殘廢、父親失去孩子的悲傷……”
俾斯麥不僅指責戰爭帶來的禍患,而且最奇怪的是,他盛讚奧地利,為奧地利的行為辯護;這些都違背了他一向的立場。俾斯麥反對這場戰爭,有別的含義嗎?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迷惑了,其中好多人也隨之改變了主意。最後,國王和閣員贏得表決,避開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