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時代的潮流是為了領導潮流。人生在世,如果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那麽名聲就不會受損。如果沒有足夠的魄力,那麽不妨運用技巧,或者走勇氣開辟的平坦大道,或者走以智慧鋪設的捷徑。每個人都根據實際情況,謹慎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智謀與蠻力相比,前者總是最終取勝,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正是如此。如果你不能如願以償,就會落得被他人鄙視之虞。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46
“不能力敵,則以智取。”這是兵書中一條很受用的法則。曆史上以智製勝的戰役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孫臏巧用“減灶”法大敗龐涓,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外交如戰場,如果能夠隨機應變,機智周旋,就能不費一兵一卒,而從中漁利。法國政治家塔列朗就巧施外交手腕,創造了法國外交史上的奇跡。
塔列朗是法國的三朝元老,曾在多個政府中擔當要職,他極具外交才華,曾在與歐洲列強巧妙的周旋中維護了法國的利益。在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夾擊下,拿破侖被迫退位,波旁王朝複辟,反法同盟的大軍進入法國,嚴重威脅著法國的安全,在這樣的背景下,塔列朗被任命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展開了與歐洲列強的周旋。
塔列朗首先成功的保全了法國的領土。在與同盟國談判締結和約時,塔列朗拿自己與拿破侖貌合神離的關係作為資本,以贏得列強們的信任。並且參與了同盟國宣言《告巴黎人民書》的起草工作,這對法國而言顯然是極有利的。然後又利用各國的利益衝突和法國幾十萬軍隊的威脅,與同盟國簽訂了《巴黎和約》,規定法國仍然保留1792年疆界內的國土。這對於戰敗的法國來說,簡直是奇跡。
在保全國家的基礎上,塔列朗又為保證法國的強國地位而積極努力。為討論法國殖民地的歸屬問題,列強決定召開維也納會議,同時規定此次會議必須由俄、英、奧、普四大國安排。但是四國之間早已矛盾重重,俄國對華沙大公國覬覦已久,普魯士則對薩克森王國垂涎三尺,而英、奧不希望看到俄、普再擴張,當然法國更不能眼看著列強過分擴張而削弱自己的地位,因此,塔列朗受命參加維也納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