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

第17章 知所止

字體:16+-

明慎的人謹守這樣一個座右銘:急流勇退,在形勢拋棄你之前拋棄形勢。即使窮途末路,也應該化成勝利而歸。太陽有時也會隱藏在雲彩之後,這樣就看不到落日西沉了,會令我們猜忖它到底是落了還是未落。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17

1863年,普魯士宰相俾斯麥觀察當時歐洲強權的勢力分布,認為主要的玩家是英國、法國和奧地利。普魯士隻是鬆散結盟的德意誌聯邦之下的一個城邦,奧地利擁有聯邦的主宰勢力,致力於確保其他德意誌城邦維持衰弱狀態,各自分裂而且順從。

俾斯麥相信普魯士有更偉大的使命,絕非奧地利的侍從。在他就任首相不久,俾斯麥就開始實施自己統一德國的大業計劃。他的第一招是向微弱不振的丹麥宣戰,以收回原來屬於普魯士的領土荷爾斯坦。他清楚地了解,普魯士獨立行動的響亮號角會引起法國和英國的不安,因此他把奧地利拉進來參戰,宣稱是為了他們才收複什列斯威及荷爾斯坦。幾個月內,在戰局確定後,俾斯麥就要求將新征服的土地劃歸普魯士。奧地利震怒萬分,但是他們最終還是妥協了。首先,他們同意將什列斯威給予普魯士,一年後又將荷爾斯坦賣給了他們。全世界開始目睹奧地利逐漸衰弱,而普魯士正在崛起。

俾斯麥的第二項行動更為大膽。1866年他說服普魯士國王威廉退出德意誌聯邦,這麽一來等於向奧地利宣戰,皇後、皇太子以及其他德意誌親王都激烈反對這場戰爭。但是俾斯麥毫不畏縮,成功地發動了戰爭,結果普魯士精良的軍隊在慘烈而短暫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了奧地利。國王與許多普魯士將領都想乘勝追擊,進軍維也納,盡可能多地奪取奧地利的土地,然而俾斯麥阻止了他們(現在他成了和平代言人),相反卻和奧地利簽署和約,允許普魯士和其他德意誌城邦完全自治。俾斯麥一手將普魯士推上德意誌的主宰地位,同時成為新組成的德意誌同盟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