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是與李白同時的詩人,他隻比李白大十三歲。王之渙的作品大部分都湮沒於曆史的黑洞,傳世的隻剩下六首詩,其中《登鸛雀樓》被譽為“五絕之首”,《涼州詞》更進一步,被推為“絕句之最”。
六首詩,竟有兩首達到獨步天下的程度。盛唐詩力,恐怖如斯。
可惜的是,《涼州詞》這首詩大部分讀者沒有讀懂。
全詩四句: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尤其受到曆代讀者的喜愛,最受推崇的地方在於“一片孤城”與“萬仞山”的對比: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在萬仞山川的對比映照之下,連量詞都變了,那城已經擔當不起“一座”的字眼,隻能用毫無存在感的“一片”。
很遺憾,這種理解恐怕不太對。
“一片孤城”不等於“一座孤城”。事實上,詩人根本沒有用任何特殊的修辭手法,也根本不屑埋許多深意,他隻是白描眼前的景象:“一片孤城”,就是一片孤城。一片孤城,就是若幹座孤城。一片孤城,意味著不止一座孤城。
我知道,這看起來很矛盾:既言“一片”,何來“孤城”?
對於沒去過邊塞或西域的人,這個問題的確費解。好在,唐朝有一位“一路向西”的旅行家,那就是玄奘法師。《涼州詞》是曲調,誰都可以拿這個曲調寫詩,所寫的內容卻未必跟涼州這座城市有關係。事實上,王之渙的《涼州詞》所寫的正是西部風光,而關於西部,沒有人比玄奘法師了解得更多。
貞觀元年,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兩年後抵達素葉。在遙遠的中亞,玄奘法師如實記錄了親眼所見的景象:
素葉已西數十孤城。
——《大唐西域記》
數十座,每一座都是孤城,這才是“一片孤城”的真實含義:一大片全是孤城。既言“數十”,又言“孤城”,看起來頗有點奇怪,然而這就是西部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