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以前我總以為這句詩是李白在酒桌上寫的,可能跟哪個做官的喝酒時鬧矛盾了,一怒之下掀翻了酒桌,狂笑離席。
後來才發現,我完全理解反了。這首詩的名字叫《南陵別兒童入京》,寫於動身入京的通天大道上。寫的是狂喜,寫的是對昔日惆悵的報複。除了爽,完全沒有別的情緒。
登上泰山,揚言要與塵世劃清界限的李白並不知道,自己已在無意間立下了一個人類曆史上最成功的“反flag”:剛表達完仙氣飄飄的棄世情懷,來自長安的皇帝詔書就以迅雷不及“快播”之勢送達李白手上。
皇帝說:“請火速來京覲見,以慰我思賢之渴。”
怎麽辦?垂死病中驚坐起啊!李白完全忘記了宇宙、泰山和向他招手的玉女,立刻陷入狂喜。他等太久了,他太在乎了,他控製不了自己。他知道,仙女們和安期生是不會怪他的。
李白客居今安徽南陵的家中,親朋鄰居們也被皇帝的詔書刺激得沸騰了。有的殺雞買酒,有的湊上盤纏,在鄉親們熱辣的目光見證下,李白興奮地戴起烏紗帽,一時卻找不到鏡子。圍觀的孩子們連忙紛紛用良心向他保證:這帽子合適,特別合適。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漆黑的深海之中,茫茫海底,仿佛無盡的虛無。疲倦的潛水員拿探照燈掃射了幾十年,正打算放棄,石頭縫裏傳來了刺眼的閃光。過度的狂喜雖然看著有點“小家子氣”,但李白又何嚐不是肉體凡胎?他隻不過想要一個證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