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圍觀考古現場

第5章 定陵

字體:16+-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國古代一共出現了多少個皇帝?如果從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開始算起,到1912年溥儀退位宣告中國帝製的結束,在這2132年的時間裏,大大小小一共出現了422位皇帝(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這麽多的皇帝,他們或許治國有方,或許荒**無度,死後都被埋葬在了精心所選的風水寶地之中,形成了我國獨特的帝陵文化。

在如此眾多的帝陵之中,有一座陵墓尤為特殊,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經由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它就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發掘於20世紀50年代,受限於當時的曆史條件,以及技術水平的不完善,定陵出土的文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導致很多珍貴文物被損毀。也就是在定陵發掘之後,考古學界才有了“不主動發掘帝陵”的規定。

今天,定陵的地宮已經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還能進入參觀,但現在大家眼前的那個地宮,早就不是萬曆皇帝下葬時的樣子。定陵在發掘過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不主動發掘帝陵”的規矩又是怎麽來的?讓我們一起回到現場去一探究竟。

● “躲過一劫”的長陵

說到定陵的發掘,我們不得不提到長陵。起初,考古學家們要發掘的帝陵是長陵,可調查一開始便陷入了困境。這是一次科學的考古發掘,而不是像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那樣的野蠻發掘,所有的流程必須嚴格按照考古程序來,盡可能先找到通往地宮的隧道,在保持整個墓葬形製完好的前提下進入地宮。所以這第一步,就是通過勘探,找到長陵的地宮入口。

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是十三陵的首陵,其規模也是十三陵中最大的。考古人員圍著陵墓的寶城、寶頂忙活了好幾天,連個地宮的影子都沒找到。這裏插一句,所謂的“寶城”“寶頂”,是古代陵墓的專業術語。明代的帝王陵采取的是封土形式,地宮之上堆成一個高高的土堆,四周再砌上高大的磚城,城牆上還設有垛口和女牆,像一座小城,所以被稱為“寶城”。高大的封土遠遠望去,就像突出的圓頂,被稱之為“寶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