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乘止觀述記

第13章 大乘止觀述記(10)

字體:16+-

卷第十

(巳)四,明事用相攝之相。分二。(午)初,以理曲明。二,以事巧示。初中二。(未)初,正明相攝。二,兼破餘疑。初又二。(申)初,相攝。二,相即。今初。

次明第四事用相攝之相。問曰:體相染淨,既得如此圓融,可解少分。但上言事法染淨,亦得無礙相攝,其相雲何?答曰:若偏就分別妄執之事,即一向不融。若據心性緣起依持之用,即可得相攝。所謂一切眾生,悉於一佛身中起業招報;一切諸佛,複在一眾生毛孔中修行成道。此即凡聖多少以相攝。若十方世界,內纖塵而不迮;三世時劫,入促念而能容。此即長短大小相收。是故經雲:“一一塵中,顯現十方一切佛土。”又雲:“三世一切劫,解之即一念。”即其事也。又複經言:“過去是未來,未來是現在。”此是三世以相攝。其餘淨穢好醜,高下彼此,明暗一異,靜亂有無等,一切對法及不對法,悉得相攝者。蓋由相無自實,起必依心,心體既融,相亦無礙也。

上來明理事無礙,此明事事無礙也。若不能了達事事相攝,即於理事相攝之義,未能洞徹。雲“少分”者,並非謙詞,以其於事法相攝,猶未了然故也。答有三義:一能執之情,二所執之事,三所依之體。謂以情從事,則一向不融;若以事從體,則本來相攝。蓋事是依他起,體是圓成實,情乃遍計執也。若不遍計起執,則依他起即是圓成實,何不可相攝之有!“相無自實,起必依心,心體既融,相亦無礙”四句,正明此義。謂一切事相,自無實體,所謂依他起也。而心是圓成之實體。事相之起,起必依心,是依他起本是圓成實,所謂全理起事,全事即理是也。可見一向融攝無礙。其所以一向不融者,由於分別妄執。若情執空,則心體融。心體既融,事亦無礙矣。緣起者,心性隨緣而起也。既隨緣起,則心性為能依能持,事相為所依所持,遂有染淨事相,種種差殊。然若不分別妄執,則緣起無性,當體即空。以空印空,更何所礙。如佛心眾生心,本來無二無別,本來遍周沙界。故一切眾生,雖在自心中起業招報,悉不出佛身之外。一切諸佛,雖在自心中修行成道,複不出眾生一毛孔之外。何以故?身及毛孔,皆具心性全體,非是少分故。推之十方微塵,三世促念,皆以一心為性。所以無邊剎海,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其餘事之淨穢,報之好醜,位次之高下,自他之彼此,以及菩提之明,煩惱之暗,涅槃之靜,生死之亂,一異之平等差別,有無之邊見等,一切對不對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無自實,唯是一心所現。其悉得相攝,可無庸疑矣。不對法者,謂不相敵對之法。如舉筆又舉非筆,約名相可稱相對,實則非筆中,含有墨硯及其他等等,並非一一敵對也。總以謂一切虛妄事相而已。此中凡三引經文,初所引者,證明塵剎之大小多少相收。餘二所引,則證明時劫一念之長短相攝。在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