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本章裏,會麵對一個問題。倘若我們忽視這個問題,就會感到極大的困惑。我在前麵曾經提到,對個人無意識的分析首先會使個人內容成為意識的一部分,所以我建議,應該把無意識被潛抑但卻具有意識能力的(Bewußtseinsfähig)部分稱為“個人無意識”。此外,我還指出,當意識取得無意識更深層的內容——我建議將其稱為“集體無意識”——時,就會出現人格的擴張,從而進入心理膨脹的狀態。隻要個體繼續接受無意識的分析,便會處於心理膨脹狀態,我在前麵舉出的案例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我們繼續接受無意識的分析,便可以使人類非個人的、普遍的基本特質,成為意識的一部分,這麽一來,就會出現前麵所談到的心理膨脹,而且我們幾乎可以把這種心理膨脹,當作個人在意識到無意識之後,所出現的不愉快的結果。[30]
意識人格就是或多或少經由任意的方式,從集體心理擷取的片段。意識人格的構成就是那些被認為屬於個人的心理事實的總和。這種“個人的”(persönlich)屬性已表明,意識人格絕對從屬於某個特定的個人。這種隻具有個人性質的意識會帶著幾分焦慮去強調對本身內容的所有權和創作權,從而試圖將這些內容形塑成一個整體。至於所有不太適合這個整體的內容,不是被忽視、遺忘,就是被壓抑或否認。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教育(Selbsterziehung),但卻是過於專斷、暴力的自我教育。為了一個想要塑造的理想意象,總是有太多普遍人性的東西必須被犧牲。因此,這種具有“個人”屬性的人往往也非常敏感,因為他們很容易意識到本身真正的〔“個體的”(individuell)〕性格當中某些討厭的東西。
我把這種經常要很費力才能從集體心理擷取的片段稱為“人格麵具”(Persona)。Persona確實是一個可以貼切表達意識人格的詞語,因為這個拉丁文詞匯的原意,正是指演員在戲劇演出時,為了表現所飾演的角色而穿戴的麵具。換言之,當我們展開人格麵具的探索這場冒險行動時,如果明確去分辨,什麽應該被當作個人的心理材料、什麽應該被當作非個人的心理材料,就會很快地陷入一種最棘手的困境,因為我們必須談到人格麵具的內容有哪些普遍性,就像我們在探討集體無意識時,必須觸及其普遍性一樣。單單人格麵具是一種或多或少偶然或任意從集體心理所擷取的片段這點,就會讓我們落入錯謬當中,而誤以為人格麵具大體上是一種帶有“個體性”的東西。其實,人格麵具就是集體心理的麵具,隻是佯作個體的麵具罷了!個人麵具讓個人自己與他人相信它具有個體性,但實際上,它隻是人類所演出的顯示集體心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