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自我與無意識

第2章 1935年第二版自序

字體:16+-

這部篇幅不長的著作,起初濫觴於本人那場標題為“無意識的結構”(La Structure de l'Inconscient)的演講,[1]1916年12月,我將講稿發表在《心理學檔案》(Archives de Psychologie;第十六卷第一百五十二頁起)這份法國心理學期刊。此外,我還把這場演講的內容擴充為論文,並收錄於《分析心理學論文集》(Collected Papers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這本我在191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裏,[2]論文標題則改為“無意識的概念”(The Conception of the Unconscious)。我之所以提起這個過程,是因為我希望借此指出,本書的內容其實不是經由單次撰述所完成的,而是我數十年來致力於理解、並至少依據某些主要特征而把人們“內在戲劇”(drame intérieur)的特性和發展過程——即無意識心靈(unbewußte Seele)[3]的轉變過程——呈現出來的成果。

早在1902年,當我在處理一位患有夢遊症的年輕女性的心靈發展史時,“無意識的自主性”這個觀念便開始在我的心裏萌芽滋長。[4]後來在蘇黎世市政廳那場以“精神異常的內容”(Der Inhalt der Psychose)為主題的演講裏,[5]我則改由另一個麵向來探討無意識的自主性。到了1912年,我在《力比多的轉變與象征》(Wandlungen und Symbole der Libido)這篇論文中,曾以某個案例作為例證,說明無意識心靈轉變過程有哪些主要部分,同時我還指出,人類顯然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動在曆史與族群文化層麵裏,仍有哪些類似的情況。[6]在前麵已提到的《無意識的結構》這篇發表於1916年的講稿裏,我首次試著總結無意識心靈的整個轉變過程。然而,這隻是一個嚐試,因為我當時心裏很清楚,自己的論述仍不夠充分。由於相關的材料相當錯綜複雜,我當時根本不認為,僅僅透過一篇文章的撰寫就可以對這個主題有合宜允當的闡述。我那時隻將那份講稿“暫時發表在期刊上”,而我之所以這麽做,當然有明確的用意——我希望留待日後再重新探討這個關於無意識的主題。到了1928年,我又累積了12年的診療經驗,因此,我已有能力全麵而仔細地修改《無意識的結構》這篇文章,而相關的論述成果就集結在本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