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製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鄭和
十五世紀初,地理大發現還未開始,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尚未出世,在東方的農業社會裏,已經有人意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海防的觀念,這讓世界人發現,原來早在大航海時代的前夜,中國人已經走上了征服海洋的旅途。
永樂三年,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率領一支巨大的船隊出海巡洋。與後世哥倫布等人的幾條小木船不同,鄭和一行的船隻數量超過二百艘,出海人數超過二萬七千人,這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且沒有之一。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對鄭和下西洋有一種誤解,具體表現在:為何鄭和不學習西方進行海外殖民?為何鄭和沒有發現美洲,征服世界?鄭和下西洋是去炫耀國力和尋找建文帝的對不對?鄭和是不是去當散財童子,沒有賺錢,還賠了?……如果有如上疑問,證明你對鄭和下西洋一無所知,完全沒有意識到中國在大航海時代究竟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公元1840年,西方列強從海上而來,用他們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東方古老的國門,中國由此開始了近代的百年恥辱。直到那一天,人們才想起我們國家原來有個叫鄭和的人,他告訴我們,要注重海防,危險的敵人總有一天會從海上襲來,那時華夏將危矣。
可是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那個人已經被國人遺忘和誤解很久了。
二
根據如今海內外學者的研究,至少在清朝的康乾時代以前,中國都沒有與世界脫軌過,而是一直積極參與著世界發展的大潮。
在明朝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頒布“海禁政策”,但這不是閉關鎖國,隻是禁止私人商船出海,對外貿易由官方來主導,即“朝貢貿易”,就是說如果有外國商人來華貿易,他們需要以“朝貢”的名義讓地方上的行政長官抽檢貨物,抽稅以後統一被官方收購,再由官方定價在內地賣出,這樣一次朝貢貿易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