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應解人間不自由

第34章 蕭紅與她那用“身體”寫作的情人

字體:16+-

張莉博士對蕭紅的文學有如下評價:

她的小說裏幾乎從不提自己身上的不幸,她絕不通過舔舐自己的傷口來感動他人。很多小說家常常用“真實材料”寫自己,起初,也許這些材料看來是堅固的,但很快它們就會揮發和風化,變成泡沫和垃圾,不值一提。蕭紅不是這種作家,她絕不將自己的不快和疼痛放大並咀嚼。相反,她對他人的快樂和不幸念念不忘,並抱有深深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一拿起筆,她身上的一切負累都神奇地消失了。[46]

曾經有不少被稱為“用身體寫作”的作家,好炒作新聞。其實,這一風氣在民國時期就有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曆史學家張蔭麟,他寫了一篇《所謂“中國女作家”》,對以冰心為代表的“立於女子之傳統的地位而著作”的“女士”們極盡嘲諷之能事,說她們不過是前代袁枚“女弟子”之流,“言作家而特標女子,而必冠以作者之照相”,“作品署名之下必綴以‘女士’二字”,而所書寫者,莫非“毫無藝術意味之Senti-mental rubbish”(按,直譯為“感性垃圾”,參考王蒙譯法,則不妨譯作“過期酸饅頭”),以中學生作文標準衡量,“至多不過值七十分”。[47]

不是說這樣完全不對,但格調確實不高。文學固然與人有關,但隻用所謂真實材料的親身經曆去創作,不僅身在山中,一葉障目,往往還會沉迷其中,忘記文學真正的使命。寫作一旦消除了時間,或者不能寫出時間中的人,作品必然不會堅固。

蕭軍,本姓劉,十五歲時受父母之命娶了妻,但在1932年2月5日,他將妻子與兩個女兒送回老家,自己來到哈爾濱,給妻女留下一封信,自稱要去參加抗日,未來行蹤不定,老婆可以再嫁,但我反正不會再回來,也不會再管你們了。半年後,拋妻別子的蕭軍見到了蕭紅,據他的回憶錄中說:“似乎感到世界在變,季節在變,人也在變,出現在我麵前的是我認識過的女人中最美麗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然後,蕭軍跟孕婦蕭紅開始了新的愛情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