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應解人間不自由

第33章 她卻臥著聽海濤閑話

字體:16+-

第五節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蕭紅

我上中學的時候,當時的流行作家大略分為兩派,武俠是金庸、古龍,言情則有瓊瑤、三毛與席慕蓉,而我因各種因緣讀了不少民國作家的書,知道了胡適、徐誌摩、戴望舒等人的名字,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戴望舒翻譯西班牙詩人洛爾迦的詩。他自己的詩,有一首《蕭紅墓畔口占》,很短的詩,隻有四句: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當時我還不了解蕭紅,隻是聽過名字。看到我喜歡的詩人戴望舒寫了這麽一首深情的詩懷念她,自然對她產生興趣,便找來《生死場》《呼蘭河傳》等作品閱讀。

前些年有部關於蕭紅的傳記電影,叫《黃金時代》,我的觀感是小化了蕭紅。我的朋友張莉博士為此寫過一篇很好的影評,她說:

看完一部傳記電影,如果普通觀眾不了解傳主身上的非凡特質,對傳主的選擇完全不能認同和理解,未必全是因為觀眾的欣賞能力有問題,也可能是因為電影的表現有問題。一部傳記電影有義務在忠實史料的基礎上呈現作家的一生,但也有責任使讀者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這位作家對於文學及人類的貢獻。對於後一要求,《黃金時代》顯然力有不逮。

《黃金時代》完整還原了蕭紅作為普通人的一生的軌跡,卻忽視了她在有生之年所進行的精神跋涉和她的文學成長軌跡;在對民國大時代的想象中,《黃金時代》還原了革命青年的熱血和朝氣,但卻對抗戰時期民國知識分子的自由選擇沒有充分認知。[44]

我覺得這樣的評價非常客觀而得體,這部電影過於看重小的地方,而忽視了大的地方。小的地方固然有趣味,蕭紅的日常生活固然更容易被一般的讀者和觀眾所了解,但不能因此就忘了傳主,忽略了她的偉大到底在什麽地方。尤其是蕭紅的精神世界、文學追求與個性特質,如果不加以細心描述、深切理解,甚至對她作為普通人的人生抉擇也解釋不清,那就太草率了。譬如,魯迅什麽會對年輕的蕭紅、蕭軍那麽器重?蕭紅、蕭軍有著那樣的奇遇,愛戀那麽深,為什麽蕭紅又要執意離開蕭軍?兩人徹底分手後不久,蕭紅為什麽立即和端木蕻良結婚?如果蕭紅是那樣一個古怪的人,怎麽還有那麽多朋友相信她、關心她、幫助她?如果說蕭紅的文學成就如前男友蕭軍所評價的那樣,包括其他一些人也覺得她的小說一般,那為什麽過世後她的作品卻被那麽多人念念不忘,到了今天還要大書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