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突然的變故,讓玄津橋下的人全都呆住了。
這支隊伍裏隻有三分之一是訓練有素的守備衙門親兵,他們第一反應是登橋去營救主官;而其他三分之二都是拚湊而來的吹鼓手、儀仗、門班、轎傘夫子與跑腿小廝。他們驚叫著四散奔逃,想要盡快遠離。每個人的行進方向截然不同,兩尊石獅子之間的三條通道登時陷入混亂。
於謙奮力一掙,甩開失神的士兵,直直衝到那頂摔倒在橋階之下的轎廂前。沒想到他還沒出手拖拽,朱瞻基自己已經掙紮著爬了出來,攢眉凶目,眼神裏湧現出騰騰殺氣。
朱瞻基不是那種自幼長於深宮的纖弱皇子,他曾隨祖父討伐北元,骨子裏深藏著悍勇之氣。短短一個時辰不到,居然遭遇兩次襲擊,還是發生在大明腹心之地。這種突破極限的冒犯,反而把朱瞻基的脾氣給逼出來了。
他先踹翻一個蹲在地上不停號叫的旗手,然後厲聲喝道:“先下水救人!”親兵們如夢初醒,紛紛解下甲胄、拋下兵刃,撲通撲通跳下水去撈鄭和。
旁邊於謙也趕緊放開嗓門,以太子的名義喝令閑雜人等各安其位。他的音量可比朱瞻基高多了,如洪鍾大呂,鼓**耳膜,指揮著那團不安人群逐次後退,把空間讓出來。橋頭——如今得稱為斷橋了——的局麵,總算慢慢恢複了秩序。
在秦淮水下的營救很快便有了成果,一襲猩紅大氅從水中被鳧水的親兵們托起來。隊伍裏有個醫官,過去迅速檢查了一下,發現鄭和的呼吸尚在,身軀也沒有什麽明顯損傷。不過,他大概驟然受到衝擊,雙目緊閉,一時還不能回應呼喚。
於謙並未因鄭和的得救而精神鬆懈,他緊張地護在朱瞻基身前,眼睛卻盯著玄津斷橋的殘骸,似乎在尋找什麽線索。
洪武爺入主金陵之時,元寇未靖,因此在各處城門、甕城、內外高牆及要路津橋挖了不少藏兵洞。在這座玄津三拱石橋下,工匠們別出心裁,利用拱弓結構巧妙地做出一個極為隱蔽的橋洞。後來大明定鼎,藏兵洞用不著了,慢慢被封堵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