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最初的萌芽,不在赤峰,而是在綏遠的歸化城裏。
晚清光緒年間,歸化城裏來了一位從倫敦遠道而至的教士。他本名叫傑克·喬治,華文名字叫華國祥,受中國內地會的委托,希望能在這一處中蒙要地打開局麵,把主的榮光散播到蒙古地區。
華國祥攜夫人一起進了歸化城,在水渠巷商家永寧號院內租房立會,建起了第一座基督教新教的教堂,叫作“耶穌堂”。他開始時沿用教內舊例,在教堂開壇布道,分發《聖經》。可惜當地居民多無興趣,饒是華國祥費盡唇舌,也招不來多少人肯到教堂聽講,遑論發展信眾。
華妻精通西醫,在丈夫忙於傳教的同時,她在順城街三星成巷內設下一所醫院,以西醫之術為人診治,贏得了很高的讚譽。病人得到她的救治,多是感恩戴德,她便趁機勸說皈依。幾年下來,她感召的信徒反倒比華國祥多些。
歸化城裏有個財神廟,乃是雍正二年修建。廟前有個軒敞的二層戲台,名叫樂樓。每逢祭財神之日,就有樂班戲班在樂樓上表演助興,下麵觀者如山,擠得裏三層外三層,比過年還熱鬧,是歸化城一等一的繁華之處。華國祥有一天無意中路過,看到這麽熱鬧的情景,不由得仰天長歎:“如果我教堂的信眾能有此規模,死也甘心了。”
華妻聽到感慨,勸說了幾句,不巧正觸及華國祥的傷心事,與她大吵了一架。夫妻倆本來相敬如賓,卻因為這件小事起了隔閡。華妻積鬱於胸,一病臥床不起。華國祥後悔不已,向內地會寫信求助,懇請他們寄些英國家鄉風景的畫片來,希望能化解華妻心病。
內地會英國總部有一個與華國祥素來交好的朋友,寫信給華國祥說了件趣事:歐洲最近出了一個新發明,樣式如同相機,但舉燈輪轉,可以映出會動的畫麵,叫作電影機。朋友建議他不妨弄一台來,拍點故國風物,或可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