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朝官場絕學三部曲(共3冊)

3.天鵝、梭子魚、蝦和車老板

字體:16+-

清軍入侵關內,正如盧象升所言,根本無意進攻北京。北京城大牆高,重兵把守,一旦他們久攻不下,雙方必然陷入拉鋸戰中。各路駐軍前來,誓死保衛北京,保衛皇帝,清軍很難全身而退。

11月10日,盧象升率領3萬兵馬,在昌平嚴陣以待。

清軍則繞過北京城,像颶風一樣,向北京南麵刮去。

清軍專逮病鴨子、捏軟柿子,不啃盧象升這塊硬骨頭。盧象升便決定主動南下,與清軍主力部隊血戰。他命令麾下諸將,挑選精兵快馬,組成敢死隊,於11月20日夜裏,分4路偷襲清軍主力大營,並對所有參戰人員下了死令:“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斬!”

總督中官高起潛對盧象升的作戰計劃非常不屑。他認為,兩軍作戰,實力弱、不怕死的結果隻有一個——輸得更慘、死得更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陸地野戰,明軍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半夜偷襲和半夜送死,沒有什麽區別。

盧象升不怕死,他怕。

於是,高起潛便以他部騎兵少為借口,不肯出兵助戰。

高起潛和楊嗣昌都是主和派,根本不想與清兵交戰。他們對清軍態度是,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也要忍,不能以任何理由破壞和談環境。清軍抽明人的左臉,明人不但不能還手,還要笑著把右臉遞過去。

高、楊二人,之所以不對清軍宣戰,是因為在明國官場上,主戰、主和兩派各持己見,各不相讓,爭論不休。是戰是和,作為明政府一把手崇禎皇帝,一直是摸棱兩可,沒有鮮明的態度。

危急時刻,崇禎皇帝態度不明,群臣隻能去猜。群臣都知道崇禎皇帝脾氣不好,殺人如同切菜般不假思索。他們早已習慣先猜測崇禎皇帝的想法、需要,再決定他們該說什麽,怎麽說。

作為主和派,高起潛和楊嗣昌的所有行為,自然要圍繞“一切行動為了和談”而進行。一旦崇禎正式授權他們和談,他們就不會因為上談判桌之前,與清軍撕破臉而被動。